ID: 20945060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57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949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57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智者无忧 君子有终生之忧 人莫乐于闲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世界上什么最苦 什么最乐 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重点) 2.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难点) 3.感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素养)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思想家,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作者介绍 当立宪派和革命党人在广州论战的时候,他创办报纸学刊,敢于执笔抨击权威,到各地讲演,世人都认为他有大才,袁世凯、孙中山都钦佩他,想把他纳入麾下。 从古代的典章古籍到君主立宪,从君主立宪到共和革命。他一直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他看到他的老师康有为还在为君主立宪鼓吹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老师已落伍了,他毅然离开康有为支持革命。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他被称为“善变的豪杰”。 对此,梁启超说:“这绝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权力争夺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 晚年梁启超回到国内,从事教育,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梁启超一生以“善变”著称,自称“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但他始终不变的原则和目标是他的启蒙理想。他启蒙的主旨是塑造近代社会的理想人格形象。具体是指有国家至上的团体意识,勇于进取的竞争意识,权利义务的法律意识,自由、独立、进步的现代意识。 字词积累 关于议论文,我们需要知道...... 1.议论文的定义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及其定义 a.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 b.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 c.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 3.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4.论据 【1】事实论据: (1)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 (2)类型:概括或具体。 【2】道理论据: 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等。 5.论证 【1】论证方式: 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正面陈述;驳论:反驳刚开始提出的观点。) 【2】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6.议论文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形式: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決问题(结论)。 (2)它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横式”。 “总论———分论———总论” “总论———分论” “分论———总论” 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 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 (2)严密 (3)精当 (4)概括 (5)逻辑性强 1.人生什么事最苦? 2.人生什么事最乐?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4.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