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音版九年级第三单元“西南情韵”中的欣赏内容。这是一首单乐章管弦乐曲。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管弦乐《瑶族舞曲》为单乐章复三段体结构(A→B→A)。开始由轻柔的拨奏模仿瑶族特有的长鼓敲击声,在长鼓的敲击声中奏出幽静委婉的第一主题,第二大部分为抒情的中板,音乐描绘抒情而又温馨的意境,旋律富于歌唱性,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教学目标: 1. 聆听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注意不同的演奏乐器及音色,了解每一主题的主奏乐器。引导学生感受、辨认乐曲的曲式结构。 2. 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参与聆听和音乐实践活动,着重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3.通过欣赏《瑶族舞曲》,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教育学生不仅要关注、爱护民族音乐,更要继承和发扬。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懂得欣赏乐曲的要素,积累了一定节奏的概念。具有一定欣赏音乐的情感体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初步的上网浏览,查找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体验乐曲的情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习难点: 辨认乐器的音色、分析作品曲式。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运用聆听法,体验法,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参与,实践,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参与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葫芦丝、打击乐器、相关音乐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非常经典的民族音乐! 先让我们来欣赏一小段视频,看完后告诉老师,这表现的是哪个民族? (瑶族)正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瑶族,去充分感受一下瑶乡风情。 今天,我们将随着这首《瑶族舞曲》走进瑶寨,去充分感受瑶乡风情。 二、新课教学: (一)简介瑶族及《瑶族舞曲》 (背景音乐:民乐版《瑶族舞曲》) 1.瑶族简介: (1)瑶族风情简介。 (2)瑶族长鼓简介。 2.《瑶族舞曲》简介: 1951年,我们的作曲家刘铁山,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采风,观看了瑶族长鼓舞的精彩场面,于是产生了创作灵感,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 《瑶族长鼓舞曲》 1956年,由作曲家茅沅改编成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二)完整欣赏: 下面,让我们完整的欣赏一下这首管弦乐曲《瑶族舞曲》资源引用:(彭家鹏指挥的维也纳国家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在金色维也娜大厅奏响的《瑶族舞曲》视频)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来聆听。 1. 乐曲共分为几个部分? 都使用了哪些乐器? (简单复习管弦乐队乐器) 2.乐曲出现了几个主题?有没有重复的部分? (四个主题,有重复部分,既优美又欢快) 师:作曲家将这四个主题进行变化组合,形成了这首好听的《瑶族舞曲》。 (出示曲式图) 师:从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包括引子和尾声在内,由三个段落组成的管弦乐作品,其中第三段(A’)是第一段(A)的再现。在A、B两个段落中分别出现了a、b、c、d四个主题。 (三)分段欣赏 师:下面我们就来分段赏析作曲家细致入微的创作。 1.引子:(播放音频) (1)演奏力度是怎样的? (2)使用了什么乐器?表现怎样的场景? PPT: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瑶族长鼓敲击的舞蹈节奏。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使人联想到节日晚会即将开始。 师:这个旋律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这个声音仿佛在模仿什么 (鼓声)(我们来打一打这个节奏) 活动设计:用引子的典型节奏X XX 为引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