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55408

5.1《阿Q正传(节选)》课件 (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382209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我愿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来“换”鲁迅的一个短篇小说;如果能写出像《阿Q正传》那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中篇,我愿意把我所有的小说都不要了。 ———莫 言   鲁迅出色地描写了那个与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完全不同的阿Q形象,浮现出鲁迅自身的痛苦和哀愁。这种二重性深深浸润到作品的内部。 ———村上春树   1915年法国诺奖得主罗曼·罗兰在看完《阿Q正传》的法文译本后,曾感动地留下了眼泪。此后一生,他便致力于鲁迅作品在法国的译介和推广工作。   1994年日本诺奖得主的大江健三郎将鲁迅当成自己的精神依靠,他在12岁时就已经阅读了《阿Q正传》《孔乙己》等名篇。   他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靠近一点点。” 文/鲁迅 现代文学史上的永恒经典——— 知人论世,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阿Q这一文学形象的时代背景资料。 梳理阿Q的故事,把握其艺术形象特点,思考其“精神胜利法”的内涵意蕴。 深度解读重要语段,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体会“改良这人生”的文学理念。 3. 品析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内蕴,探讨阿Q这一文学形象超越时代与民族的意义。 1. 2. 4. 鲁 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山,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笔耕不辍,相继写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力作,有小说、散文、散文诗和大量的杂文,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文风犀利辛辣,冷嘲热讽,批判性强,正如其《野草 墓碣文》所说: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王朝,结束了漫长的帝治时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国民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和剥削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近代史,是受帝国主义殖民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臭架子,用封建礼教秩序、迷信思想和愚民政策对百姓进行舆论思想钳制和凶狠疯狂的镇压盘剥。他们丧权辱国,粉饰太平,骄狂自大,自称“天朝上国”,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本来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却用种种“精神胜利法”来愚昧麻痹百姓,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造成了广大国民的麻醉愚弱又自以为是的不觉醒状态,使之忘却压迫屈辱,丧失反抗斗志,永远处在被剥削被损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   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便是《阿Q正传》基本的写作背景。 《阿Q正传》的问世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于1921-1922年间撰写的中篇小说。初连载于北京《晨报副刊》,署名巴人。由鲁迅的学生兼好友孙伏园约稿,先是发表在报纸的开心话专栏,孙伏园读后立刻明白了小说的分量,便将小说转去了文艺版。小说向人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