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69657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单元《杨柳青》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440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单元
  • cover
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课选自江苏少年儿童-出卷网-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根据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锦绣江南》为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用和谐的声音表现二部合唱《杨柳青》。 2.通过对比,能发现两首民歌都由五声音阶组成,比较出两者间旋律、节奏上的不同特点。 3.在积极地体验中引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内容 1.学唱二声部歌曲《杨柳青》。 2.对比欣赏江南民歌《无锡景》和江北民歌《杨柳青》。 (四)教学重点: 1.学唱二声部合唱《杨柳青》 2.对比欣赏歌曲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 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连一连 1.师:每天中午我们都会听到校园广播中优美的乐曲声,那今天大家还记得 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吗?大家有注意到本期的艺周专栏中提到的一句话:汉族民歌按体裁分为几类?(山歌、号子、小调) 2.通过“连一连”活动组织学生聆听山歌、号子、小调的歌曲,请学生讨论个中特点。 讨论得出: 山歌: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常见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 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音乐曲折而细致。 师:江苏是鱼米之乡,也孕育出了很多好听的小调歌曲,比如我们上学期所学的歌曲《茉莉花》、上节课所学的歌曲《无锡景》。那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小调歌曲《杨柳青》。 二、导学  1.初听《杨柳青》 思考:歌曲当中歌词的特点?歌曲的情绪如何? 反复使用衬词“杨柳青”而得名,最早流行于江苏大江南北,是明清俗曲中常用的传统曲牌。此为江苏扬州的民间小调,曲调明快有力,热情爽朗,与所填赞美劳动的新词相得益彰。 2.再听《杨柳青》 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分为几部分? 全曲分“正词”“衬词”两部分,歌曲的衬词部分采用卡农式的二部合唱。 3.教唱《杨柳青》 (1)学唱第一部分 (2)学唱合唱部分 (3)师生合作 (4)生生合作 (5)用方言感受歌曲 三、导悟———学习与鉴别江南江北民歌风格 衔接语:学完江北民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另一首小调歌曲《无锡景》。但同是江苏民歌,细细品味,会发现还是会有些不同。自古江苏被天堑长江隔成了江南江北。那到底有哪些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 师:补充“江南属于吴方言区,古人有语:吴侬软语,可见江南的语言柔美; 江北属于北方方言区,语言爽朗。江南民歌节奏密集,旋律婉转起伏,吐词柔和;江北民歌节奏均衡,旋律直来直去,衬词清脆,两地民歌各有特点。 歌曲 方言 节奏 旋律 《无锡景》 吴语区、语言柔美 密集 婉转起伏、吐词柔美 《杨柳青》 北方方言、语言爽朗 均衡 直来直去、衬词清脆 师:刚刚我们是找了江南和江北音乐特点的不同,下面请大家找找相同的地方吧! 2、民族五声调式 观察两首歌曲的音,有哪些? 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  宫 商 角 徵 羽 1 2 3 5 6 四、导用———分辨江南江北的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简单学习了江南江北的方言也比较了江南江北民歌的不同风格.下面老师准备了两首民歌请同学们分辨哪首是江南民歌哪首是江北民歌. 江南民歌《太湖美》 江北民歌《拔根芦柴花》 五、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领略了江南江北民歌那迥然不同的风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