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70529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之《野望》+《渡荆门送别》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137947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野望,PPT,26张,课件,渡荆门送别,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诗,唯有唐代的诗歌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的唐诗,或雄壮浑厚,或清雅秀丽,意境深远,具有深厚的美学韵味。 唐诗五首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元代范德机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律 诗 文学常识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文学常识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野 望 王绩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屡被勘劾。 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弃官归田。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 作者简介 野 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诗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地点 时间 作用: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精读细研 首联 “徙倚”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茫然。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 诗人眺望原野,看到萧瑟静谧、安逸闲适的山野秋景图, 两句写景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精读细研 颔联 颈联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静态 远景 写物 萧瑟 静谧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动态 近景 温馨 孤寂 写人 在夕阳的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秋意,猎人、牧马归家,充满温馨气氛。光与色,远景近景,静态动态。反衬诗人的忧郁、孤独、清冷。 关注注释,作者化用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补充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精读细研 尾联 借用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明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表现诗人高洁品质,抒发隐士情怀,不得已辞官隐居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尾联用典,一幅静谧闲适山野的秋景图。 诗人远望浓浓秋色,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不知归去何方,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怀念古时隐者。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苦闷惆怅,彷徨孤寂的情怀。 主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 B.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 C.颔联和颈联写所见景物,颔联写动态近景,颈联写静态远景。 D.尾联抒发感情,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课堂检测 C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一切都呈现出浓浓的秋意,不禁让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 B.首联中“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