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第1课时《草原上》 【教材分析】 《草原上》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第1课时唱歌课。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 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 2至第 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接受他人的评论中能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喜悦感、骄傲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激烈的自我确立、自我主张,对自己评论偏高,甚至有时“自高自大”,所以,在教课中要时时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示那些自高自大的孩子,劝告他们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掉信心的孩子要实时抓住时机鼓舞他们。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情绪变化比较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速稍慢的速度和甜美的音乐情绪 (二)艺术表现 能用甜美、优美的情感演唱歌曲。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器乐简单的表演唱歌曲。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用甜美、优美的情感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肢体语言和器乐简单的表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了汉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预设:讨论回答 教师:你们你们对蒙古族都有哪些了解? 预设:讨论回答 教师: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过着游牧生活,马和蒙古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使蒙古族牧民选择了最适宜的住———蒙古包。他们的服饰很有特点。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穿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蒙古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闲暇时吃一口香喷喷的炒米,喝一杯浓浓的奶茶,吃一口手抓肉,喝一碗马奶酒别有一番情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它的名字叫作《草原上》(书写板书《草原上》)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激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一)初步聆听,学唱歌曲 教师:聆听歌曲,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聆听,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下面朗读歌词 预设:朗读 教师:通过朗我们知道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填词演唱 预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