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72972

暑假八升九语文古诗及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513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暑假,八升,语文,古诗,现代,文阅读
  • cover
八升九语文古诗,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咏物诗,回答下面题目。 雪 [唐]杜苟鹤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①兼得一般平。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注释】①岐:同“歧”。 1.赏析首联中“寒”字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前三联不见“雪”字,却处处写“雪”? 3.分析律诗的尾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咏物诗的概念及典型例题思路】 1.概念: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声音、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情感上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表现手法上常用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描写方法上,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2.鉴赏咏物诗:首先,“读清”全诗。其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第三,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最后,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3.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及作者思想感情:首先,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其次找准答题模式: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②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③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④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最后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4.赏析古诗炼字: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理解诗歌主旨。文章主旨的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每天一篇文言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②。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③。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有删节) 【注】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②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③龂(yín)腭(è):龂,牙根。腭:牙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两山墙立(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