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保护有措施 教学设计 课题 信息保护有措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安全互联网》第三单元第11课《信息保护有措施》旨在培养三年级学生网络素养,通过“真假信息辨别”与“个人信息保护”两大核心点,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观念。本课首先强调识别信息真伪的重要性,教授学生依据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官方及警惕“过度利好”信息的方法,提升判断力。进而,聚焦个人信息保护,虽具体细节未详述,但旨在让学生意识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为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打下基础。整体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增强信息敏感性:学生能够认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区分真假信息的重要性,形成对信息来源和内容的批判性思考习惯。提升信息辨别能力:理解并识别信息真伪的基本方法,如检查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官方可信,警惕夸大其词的“好运”信息,从而有效筛选和过滤不良信息。2. 计算思维逻辑分析:通过分析信息发布者的动机、信息的逻辑连贯性等因素,运用计算思维中的逻辑分析技能,判断信息的可信度。问题解决:在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时,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验证步骤(如验证链接、搜索官方来源等),以解决信息真伪的判断问题。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工具应用:学会利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平台的官方验证功能等数字化工具,快速高效地验证信息真伪,提高数字化学习的效率。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开发或利用已有的小程序、插件等工具,帮助自己和他人更便捷地进行信息验证和保护个人信息,展现创新思维。4. 信息社会责任尊重隐私与保护信息:深刻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不仅保护自己的隐私,也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泄露或滥用他人信息。积极传播正能量:学会甄别并传播真实、有价值的信息,抵制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积极参与构建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承担起作为数字公民的社会责任。倡导信息安全意识:通过个人行动和与同伴的交流,提升周围人群的信息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与秩序。 重点 了解真假信息辨别 难点 掌握个人信息保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视频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人会上当受骗?他们是如何被欺骗的?”提出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区分真假信息?又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呢?”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主题———《信息保护有措施》。 观看视频或听故事,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回答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即真假信息的辨别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讲授新课 (一)真假信息辨别教师活动:讲解要点:介绍真假信息辨别的两个关键点———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官方、警惕“天下掉馅饼”的诱饵。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网络谣言或诈骗案例,分析它们是如何利用非官方渠道发布或利用贪念诱骗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识别更多真假信息的辨别技巧,并派代表分享。(二)个人信息保护教师活动:知识讲解:介绍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如最小化原则、同意原则等,以及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途径。策略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谨慎分享个人信息等保护措施。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个人信息保护的模拟场景练习,如处理来自陌生人的询问或网络调查。 认真听讲,记录关键点。积极参与案例分析,思考并讨论辨别真假信息的方法。分享小组讨论成果,锻炼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习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参与模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