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73136

赣科版(2022)三上信息科技 第11课 信息保护有措施 教案7

日期:2024-11-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764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信息,科版,2022,三上,科技,11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保护有措施 教学设计 课题 信息保护有措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安全互联网》第三单元第11课《信息保护有措施》教材分析:本课旨在提升三年级学生网络素养,通过“真假信息辨别”与“个人信息保护”两大核心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理解官方渠道信息的重要性,警惕网络陷阱。同时,强调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虽未详述具体措施,但暗含了密码安全、隐私设置等关键概念,旨在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学会规避风险,构建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能够主动识别并区分不同来源信息的可信度,尤其是能够辨别信息发布渠道是否为官方或权威机构。意识到“天下掉馅饼”式的信息往往隐藏风险,不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具备初步的防骗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关注并学习如何筛选和验证信息,保护自己不受虚假信息的误导。2. 计算思维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信息内容、来源、发布时间等因素,综合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信息保护策略,如设置复杂密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展现出一定的算法思维和策略规划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如搜索引擎、验证平台)进行信息验证和风险评估,体现计算思维中的问题解决流程。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在网络环境中,主动寻找并学习关于信息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如使用安全软件、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法规等。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地解决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个性化的信息安全提示语、制作信息保护宣传海报等。积极参与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社群,与他人分享信息保护的经验和技巧,促进知识的共享与创新。4. 信息社会责任在网络交流中,尊重他人隐私,不随意传播或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展现出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积极参与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行动,通过举报、辟谣等方式,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意识到自己在信息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愿意为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和信息保护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参与公益宣传、教育他人等。 重点 了解真假信息辨别 难点 掌握个人信息保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展示一段包含虚假广告(如“点击即得万元大奖”)和官方新闻发布(如政府公告)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的区别。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怎么判断这些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又有多重要呢?”引出主题: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主题———《信息保护有措施》,强调在信息时代,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和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观看视频或图片,注意观察两种不同类型信息的特征。思考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认真聆听教师总结,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关注真假信息辨别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真假信息辨别引入话题:首先,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案例,如“紧急通知:您的银行账户存在异常,请立即点击链接重置密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解释原理:接着,教师详细解释为什么需要辨别真假信息,强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错误或虚假的信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如财产损失、个人隐私泄露等。讲解方法:官方渠道验证:教师强调,辨别真假信息的第一步是检查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官方。通过展示官方网站的标志、域名后缀(如.gov、.edu、.org)等特征,帮助学生识别官方信息来源。警惕诱惑:教师讲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引导学生理解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