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保护有措施 教学设计 课题 信息保护有措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安全互联网》第三单元第11课《信息保护有措施》旨在引导学生构建网络安全的初步意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认识到官方渠道的重要性,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同时,重点掌握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虽具体保护措施未完全列出,但强调了在数字化时代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为学生上网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教材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旨在培养其成为有判断力的网络公民。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学生将学会识别信息发布渠道的权威性,理解官方渠道与非官方渠道在信息真实性上的差异;能够警惕并拒绝参与那些看似诱人但实则可能隐藏风险的“天下掉馅饼”类信息活动,形成自我保护的信息意识。2. 计算思维学生将学会分析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运用逻辑推理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能够识别哪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并设计简单的个人信息保护策略,如设置复杂密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展现计算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将学习使用网络安全软件、了解隐私设置等数字化工具来保护个人信息;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并分享自己在信息保护方面的新发现或创意,如设计简单的信息真伪验证小程序、制作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海报等,展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4. 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将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不仅是个人责任,也是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表现;能够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不传播虚假信息,尊重他人隐私;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如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帮助他人识别网络诈骗等,展现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重点 了解真假信息辨别 难点 掌握个人信息保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包含虚假广告和“中奖信息”的短视频或图片,询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收到过类似的信息?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历。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警惕这些看似诱人的信息?它们可能隐藏了哪些风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观看视频或图片,积极回忆并分享自己遇到类似信息的经历。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意识到辨别真假信息的重要性。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辨别真假信息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 真假信息辨别:讲解要点:明确指出信息发布渠道的重要性,强调官方渠道的可信度。举例说明哪些渠道通常被认为是官方的(如政府官网、知名媒体等)。案例分析:展示几个真假信息对比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如何辨别真假信息(如查看信息来源、比对多个信息源等)。强调原则:强调“不要轻信‘天下掉馅饼’”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贪小便宜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个人信息保护:介绍概念:简要介绍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及泄露可能带来的后果。保护措施:详细讲解几种常用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如设置复杂密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给陌生人、定期检查账户安全等。实践操作:演示如何设置强密码、启用双重认证等具体操作步骤。 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参与案例分析,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跟随教师演示,学习并实践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方法。 通过系统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真假信息辨别的技巧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课堂练习 设计任务:分发包含真假信息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巡视指导: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巡视教室,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分组合作,认真完成练习题。遇到问题时,小组讨论解决,或向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