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保护有措施 教学设计 课题 信息保护有措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安全互联网》第三单元第11课《信息保护有措施》聚焦于培养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本课通过“真假信息辨别”与“个人信息保护”两大核心点,引导学生学会从信息发布渠道的权威性判断信息真伪,警惕不切实际的诱惑,同时强调个人信息的珍贵与保护方法,旨在构建学生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为他们在数字时代安全航行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增强信息敏感性:学生能够识别并意识到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不同来源信息的可信度差异。培养批判性思维:在面对网络信息时,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不盲目接受,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风险,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警惕。2. 计算思维逻辑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信息发布渠道(如是否为官方渠道)、内容逻辑等,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学会运用逻辑判断信息的真伪。问题解决策略:在遇到真假难辨的信息时,能够运用计算思维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如信息收集、筛选、验证等步骤,有效辨别信息真伪。模式识别:识别常见的网络诈骗和信息误导模式,如“天下掉馅饼”的夸张宣传,从而避免落入陷阱。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利用数字工具学习: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官方网站等数字工具,快速准确地获取权威信息,提高信息检索和筛选的效率。创新信息处理方式: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探索并实践创新的个人信息管理策略,如使用加密工具、设置复杂密码等,以增强信息安全。培养创新思维:在面对信息安全挑战时,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如设计简单的信息验证小程序或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全班同学的信息安全意识。4. 信息社会责任尊重隐私:理解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不随意泄露或滥用他人信息,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秩序。负责任的信息传播:在分享信息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承担起作为数字公民的社会责任。参与网络安全教育: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成为网络安全知识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为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 了解真假信息辨别 难点 掌握个人信息保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展示一段包含虚假广告和“中奖信息”的社交媒体截图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收到过类似的信息吗?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入主题: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指出在信息丰富的网络世界中,辨别真假信息和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课主题———《信息保护有措施》。 观看并思考教师展示的内容。积极回答教师提问,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保护和真假信息辨别的重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讲授新课 一)真假信息辨别教师活动:讲解原则:明确真假信息辨别的两个基本原则: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官方、不要轻信“天下掉馅饼”。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虚假信息案例(如假冒官方通知、虚假医疗广告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信息为何虚假,并指出其中的陷阱。(二)个人信息保护教师活动:讲解要点:介绍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讲解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途径(如社交媒体、网络购物、公共Wi-Fi等)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设置复杂密码、定期更换密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互动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要点的理解程度,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补充。 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小组讨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