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保护有措施 教学设计 课题 信息保护有措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聚焦于培养三年级学生安全上网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单元《安全互联网》第11课《信息保护有措施》尤为关键。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学会辨别真假信息的技巧,如审视信息发布渠道的权威性,警惕不切实际的诱惑,从而增强信息筛选能力。同时,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基本方法,为构建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打下坚实基础。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用性强,旨在引导学生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识别并质疑非官方渠道发布的未经证实的信息,理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不轻易相信过于美好的承诺或诱饵,形成对信息价值的初步评估能力。2. 计算思维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信息发布者的动机和信息的可信度,比如通过检查网址域名、对比多个信息源等方法,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学生将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字工具或技巧,如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功能来查找权威信息。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设置强密码、启用双重认证等安全措施来保护个人账号;了解并实践使用隐私设置来限制个人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可见性;还能创造性地利用数字工具(如加密软件)来保护敏感信息的传输和存储。此外,学生将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创新方法,促进班级内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氛围。4. 信息社会责任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不参与散布谣言、侵犯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在发现虚假信息时,能够主动向相关平台举报或提醒他人注意;同时,学生将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如参与网络辟谣、宣传网络安全知识等,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 了解真假信息辨别 难点 掌握个人信息保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展示一段包含虚假广告(如“免费赢取豪华游轮”)和官方新闻发布(如学校活动通知)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能分辨出哪些信息是真实可信的,哪些可能是虚假的吗?为什么?”引出主题:“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但并非所有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辨别真假信息,并学会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 观看视频或图片,积极观察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初步判断依据。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辨别真假信息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真假信息辨别:解释“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官方”的重要性,展示官方渠道(如政府网站、学校官网)与非官方渠道(如不明来源的社交媒体帖子)的对比。强调“不要轻信‘天下掉馅饼’”的原则,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贪婪心理如何导致被骗。个人信息保护:介绍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包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讲解个人信息保护的措施,如不在不安全的网站输入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给陌生人、设置复杂密码等。演示如何设置强密码、启用双重认证等具体操作方法。 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并总结辨别真假信息的方法。跟随教师演示,学习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真假信息辨别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演示和互动,让学生掌握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技能。 课堂练习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真假信息判断题和个人信息保护选择题/填空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或个人挑战,限时完成练习并分享答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概念。 积极参与课堂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