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78036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07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5课,森林狂想曲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森林狂想曲 学科 音乐 学段:3———6年级 年级 五 相关领域 感受与欣赏 创造 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描述清楚。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生通过聆听乐曲领略交响乐的艺术魅力,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拓展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森林狂想曲》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能为简单的乐曲划分乐段,会使用课堂上常见的小打击乐器,具备了完成这节欣赏课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本节课主要通过聆听、模唱、创编、三个环节,结合多媒体电教手段的使用,以聆听为主,结合运用讲授法、听辩法、讨论法、集体探究法,使学生明确乐曲《森林狂想曲》所表现的内容,了解乐曲结构。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口风琴、小打击乐器:蛙鸣桶、串铃、沙锤。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森林狂想曲》,乐于主动了解其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知识与技能目标:1、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熟悉乐曲中的3个主题。 2、听辨乐曲的结构。3、知道乐曲表现内容,编创模拟自然界中的风、雨等音效合作演奏《森林狂想曲》。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模唱法、讲解与谈话法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聆听管弦乐曲《森林狂想曲》,知道乐曲中运用了各种音效来表现森林里的勃勃生机。教学难点:听辨乐曲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导入教学:揭示课题《森林狂想曲》,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流行于南美洲的器乐曲,乐曲表现了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景象。二、初听乐曲,熟悉音效:1、播放《森林狂想曲》全曲,布置聆听任务:请你听听乐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2、组织学生回答问题。(鸟类、蛙类、蝉类、虫类的鸣叫声。)3、教师讲解:这首乐曲表现了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各种小动物争相鸣叫的热闹场景。乐曲中表现各种小动物鸣叫的声音我们叫做音效,这种音效是人们深入热带雨林里进行实地录制各种动物的叫声而得来的,然后再把这些叫声和乐曲混录合成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所听到的音响效果。这些音效在乐曲中集中出现了3次,分别出现在乐曲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还有一些音效贯穿全曲的始终。再听乐曲,熟悉主题关注完了乐曲的音效我们再来关注一下乐曲的音乐部分。这首乐曲的音乐部分是由3个不同的音乐主题构成的。(一)熟悉乐曲主题教师出示主题1曲谱,播放音频,聆听主题1音响。教师用口风琴演奏主题1,带领学生用da轻声模唱(慢速、中速、原速各一遍),熟悉主题1旋律。听辨主题1: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全曲,要求学生听到主题1就举起一个手指表示。教师出示主题2曲谱,播放音频,学生聆听主题2音响。教师用口风琴演奏主题2,带领学生用da轻声模唱一遍,熟悉主题2旋律。教师出示主题3曲谱,播放音频,学生聆听主题3音响。教师用口风琴演奏主题3,带领学生用da轻声模唱一遍,熟悉主题3旋律。听辨主题1、2、3:教师播放乐曲《森林狂想曲》,要求学生用手指同步表示主题1、2、3的出现。归纳乐曲曲式结构1、教师提问:乐曲的三个主题旋律分别出现了几次呢?2、教师出示乐曲演奏顺序图,播放乐曲《森林狂想曲》,带领学生边听边讨论乐曲结构,完成结构填图,归纳出三个音乐主题各出现了几次。(三)编创音效,合作演奏乐曲的音效是人们深入热带雨林里进行实地录制各种动物的叫声而得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到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