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里岛》 ———小学五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艺术中的美感和情感,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品味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音乐课的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与他人之间沟通融合感情 (二)理论依据 新课标(2011版)中课程基本理念第二大部分中提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其中课程目标中的学段目标(3~6年级)要求学生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 同时,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图1 《卡普里岛》是五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里的一首演唱歌曲。歌曲为一首带再现的三段体意大利民歌。通过大小调式的转换,使第一乐段热情奔放的大调和第二乐段优美柔和的小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再现大调乐段,结束在“灿烂的阳光”之中,给人以明朗欢快的感受。 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一气呵成,旋律欢快、流畅,每个乐句有四个小节组成,前三个乐句的开始都在强拍的后半拍起唱,突出了欢快的特点。第一乐句用主和弦的分解和弦:do 、mi 、sol三个音的连续跳进,给人一种明朗向上的感觉,形象鲜明,表现了热情奔放的情绪。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节奏模仿,由主和弦转为下属和弦,在保持节奏一样的同时又有色彩的变化。第三乐句转为属和弦的分解和弦,结束时的fa音延长至第四乐句的第一拍,巧妙地连接了最后一个乐句,结束在主音do上。 第二乐段转为小调式,节奏变得舒展,与第一乐段热情奔放的情绪形成了强烈对比,旋律较为优美抒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在热情的情绪中结束。歌曲具有典型的意大利南部音乐风格:热情、奔放。 (二)学生情况分析 1 学生基础概况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对象为五年级6班学生(共42人),是授课教师从三年级任教至今。本班学生特点是喜欢并且善于歌唱,情感表达较为丰富,思维敏捷、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已有两年音乐教学的合唱学习积累(三年级和四年级)。通过平时课上的声音训练,能够做到不喊唱,轻声高位置演唱,声音状态较为统一,只有极个别学生由于嗓音的先天条件和逐步进入变声期会出现沙哑的现象。 2 学生音准分析 由于本班学生音准基础较好,曾作为合唱班队代表学校参加区级以上合唱比赛。再加上两年多的音乐课堂学习及合唱发声练习和短期的柯尔文手势辅助音准教学相结合,学生基本能够唱准本课歌曲中的分解和弦关系。本班学生由于两年的合唱声音的训练音乐素养较高,基本功较为扎实,视唱练耳能力比较突出,易于很好的完成歌谱旋律的视唱。 3 学生课外音乐学习分析 从下表中得出(见图3),校管乐团和校合唱队员共占全班比例31%,以上这些学生将成为本课识读乐谱的“主力军”。 课外学习音乐 管乐团 合唱队 参加人数 8人 30人 占全班百分比 18% 71% 学生课外音乐学习统计表(图2)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 动手实践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