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90058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唱歌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表格式)

日期:2025-09-2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032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花鼓,格式,反思,教学,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唱歌《凤阳花鼓》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凤阳花鼓》是安徽凤阳地区的著名民歌,旋律美丽悦耳易 上口。歌曲演唱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布满安徽风阳的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衬词特别有韵味特色。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学唱《凤阳花鼓》让学生明白安徽民歌的风格,对民歌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国音乐文化。 艺术表现: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等,认识切分节奏、休止符、上滑音以及音乐知识鱼咬尾更好的表现歌曲。 创意实践:能够正确演唱《凤阳花鼓》,用自己喜欢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 1.审美感知:通过学唱《凤阳花鼓》让学生明白安徽民歌的风格,对民歌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国音乐文化。 2.艺术表现: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等,认识切分节奏、休止符、上滑音以及音乐知识鱼咬尾更好的表现歌曲。 教学方式与策略 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分析、教学策略主要是聆听感受并加以实践。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课前律动、导入新课 学生看视频做凤阳花鼓的律动 出示凤阳花鼓图片,师问学生这是什么鼓? 生答:凤阳花鼓。 教师:对,又叫双条鼓。起源于凤阳,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唱吧。教师板书课题唱歌课《凤阳花鼓》。 二、新授课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凤阳花鼓 新旧时代凤阳花鼓对比 3、聆听歌曲、分析歌曲(视频播放歌曲《凤阳花鼓》) 教师:歌曲歌唱了什么内容? 学生:手拿锣鼓载歌载舞欢快、活跃的情景。 教师:歌词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语化,使用衬词,突出地方韵味。 节奏练习 ×× ×× × - 53 23 5 - × × × × ×× 5 5 1 6 53 视唱乐句、曲式分析 曲式结构:2+2+2+2(单乐段) +2(补充乐句)+1+1+1+1+1 (由锣鼓象声词组成的分裂式衬段) 学唱歌曲: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学习歌曲,(强调歌唱的基本要素:呼吸、发声、共鸣、咬字等)最后学生填词演唱。 攻克难点:切分节奏、休止符、儿化音的演唱 分析歌曲 教师:请你找出旋律发展的特点(教师给予提示) 学生:前一乐句的尾音和后一乐句开始的音是一样的。 教师:歌曲的前半段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旋律发展的手法在民歌中较为常见。 教师:歌谱主要有哪几个音,调式的主音是什么? 学生:1 2 3 5 6 ,以1为主音。 教师:此曲为五声调式,以宫为主音。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感受音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图片中乐器的设问、讲解,培养学生积极思辨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了解此曲的由来 (设计意图)了解凤阳花鼓的时代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歌曲,培养学生专注聆听的习惯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设计意图)对切分节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节奏型的记忆,更好的解决节奏上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对歌谱进行教唱辅导,引导学生正确的演唱歌曲,通过曲式分析了解歌曲的结构。 (设计意图)教师对演唱方法进行辅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分析辨识鱼咬尾和五声调式,夯实基础。 -3分钟 2分钟 27分钟 三、课堂练习(检测) 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音乐小知识?(学生上黑板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巩固并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3分钟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表演《凤阳花鼓》 (设计意图)让学生既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又是音乐创作上的创新。 5分钟 五、课堂小结 学唱了《风阳花鼓》,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宝贵的遗产,我们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得到继承和发扬,一 代代流传下去。 2分钟 板书设计 凤阳花鼓 1= 欢快地、热烈地 × × × × ×× 热爱生活、热爱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