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09683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共31张PPT+视频)

日期:2025-02-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248293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课,宋元,时期,科技,中外,交通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至宋元时期,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个文化高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交通 1.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史料,了解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及其新发展;(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交通成就,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感受中国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标要求 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我国在隋唐时期就有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唐代懿宗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一份《金刚经》。这是由六个印张粘接起来的十六尺长的经卷。是目前世界上有明确日期记载的最早的印刷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第一次到敦煌即将其掠去。至今存在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将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材料一: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十二年、雕版十三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二:一个工人当时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材料三: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一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①费工费时,成本高、利用率低。 ②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③不易修改,等。 阅读材料,分析雕版印刷有哪些弊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 发明 活字印刷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活字印刷术 毕昇(?-1051) 根据视频,结合课本,概括活字印刷术分为哪几个步骤? 胶泥刻字烧制字模 排版 放入松香、蜡压实 烤一下版更加紧密 印刷 涂墨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 阅读材料,分析胶泥活字印刷术有何创新与优点? 材料: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生理学以及科技诸多方面,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本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并指出用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①创新: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②优点:省工省时省料、可重复使用、利用率高、效率高。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 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 元代,科学家王祯《农书》系统总结木活字技术,发明转轮排字法。 元朝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元代双色套印《金刚经注》 套色印刷技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印刷术的外传与影响 13世纪 传入朝鲜 经过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材料一: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大量图书得以刊印,进而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学者罗伯特 ①加快图书普及,促进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