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12274

浙教版(2023)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2课 抽象与建模 课件(共21张PPT)+教案

日期:2024-11-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30887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21张,课件,建模,2课,抽象
    (课件网) (浙教版)六年级 上 第二课 抽象与建模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新知讲解 思考-讨论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 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使用简单算法,利用计算机实现问题的自动化求解。了解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领会算法的价值。能采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数据、制订问题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反思和优化。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这个问题中的关键数据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激趣导入 抽象与建模可以抓住问题的核心,忽略不重要的细节,为更普遍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抽象与建模可以应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问题描述 一 新知讲解 一、问题描述 解决问题之前要对问题进行清晰的描述。以经典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为例,大约在 1500 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经典的数学问题,用现代汉语可以将该问题描述如下:有若干只鸡、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鸡兔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鸡兔有 94 只脚,问笼中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 新知讲解 抽象 二 新知讲解 二、抽象 对问题进行抽象时可以从对象、数量、关系等方面入手。在“鸡兔同笼”问题中,主要的对象有鸡与兔,关键的数量有鸡、兔的只数、头数与脚数,借助表格等思维工具,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进而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建模 三 新知讲解 三、建模 根据抽象出来的数据及其关系,可以建立计算模型,进而推导出答案,解决问题。例如,“鸡兔同笼”问题中,使用变量“ji”表示鸡的头数,使用变量“tu”表示兔的透视,则该问题的计算模型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表达: ji+tu=35 ji×2+tu×4=94 0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