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12482

古诗词诵读 《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39888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解 题 ①“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 ②“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③“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属古体诗。(乐府歌行体)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因被诽谤诲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箜篌(kōng hóu) 神妪(yù) 瘦蛟(jiāo) 露脚(lù) 倚桂树(yǐ )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本诗是如何围绕诗题“李凭箜篌引”来展开行文的? 第一层(1-4句):写李凭出场。 第二层(5-6句):描箜篌乐声。 第三层(7-14句):描箜篌效果。 诵读诗歌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疏通诗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时间: 地点: 高秋 中国(国都) 演奏者: 李凭 李凭出场 疏通诗意 1.写“吴丝蜀桐”有何作用? 吴丝蜀桐张高秋 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演奏者技艺之高超。 2.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疏通诗意 空山凝云颓不流 采用夸张、拟人手法,渲染箜篌演奏的强烈感染力。 “颓”字恰恰和上一句的“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字饱满,“颓”字无力。“颓”字形象的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的刹那情态。此处既侧面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也指演奏者技艺高超,以实写虚,亦真亦幻。 移情于物 疏通诗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写出了箜篌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手法? 张:秋日高远气象 颓:白云凝神倾听 对 比 空山凝云 移情于物,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 疏通诗意 江娥啼竹素女愁 【典故2:江娥】 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典故3:素女】 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悲恻动人。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目的是突出乐声。 疏通诗意 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 疏通诗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箜篌乐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