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25522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2127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1张,八年级,语文,统编,PPT,13课
  • cover
(课件网) 《使至塞上》说课稿 目 录 CONTENTS 02 说学情 03 教学目标 04 教法学法 05 教学过程 01 说教材 06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内容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希望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说教材 八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被表扬,学习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句子理解不到位,就不用谈内容理解和对句子赏析了。针对这种情况应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 说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诵读   积累   感悟 运用 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诵读法 知人论世法 对比法 点拨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05 先以李清照名字由来和《香菱学诗》片段导入,介绍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之后正式的文本解读。 五步品“美” 情感美 异同现美 音韵美 画面美 意境美 听读 听歌曲,感受诗歌具有的音韵美。 跳读 跳跃朗读,将中间两联抽离,让学生只朗读首尾两联来体会情感。 诵读 结合注释了解全诗大意,配乐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音韵美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又该怎么理解呢? 枯草随风而动,滚动到汉疆塞外,大雁在春季归来,飞向了遥远的北方。 随风滚动的蓬草比作杀出塞外的将士,这里也是作者用枯蓬草自喻。 “归雁入胡天”,作者写到归雁其实是想到了自己西去宣慰将士之后也无法回归到朝廷,而只能归凉州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更显作者此时的郁闷与落魄。 画面美 依据苏轼“诗中有画”的评价,以绘画的角度品析第三联。 ① 色彩美:黄沙、红日、闪着白光的长河、一缕灰色的青烟 ② 线条美:纵向的烟、横向的河、弧形的落日 ③ 层次美:由上至下、由远及近 画面美 展开想象,提笔作画 你心中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向黛玉报告阅读《使至塞上》的心得体会: 大 孤 直 长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圆 “沙漠烽烟起,黄河夕阳下。” 再次让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感受体会诗歌原句和改写的诗句。 “大”“孤”“直”所勾画出来的辽阔广袤以及“长河”“落日”勾画出来的雄浑苍茫,特别是对“圆”一字所表达出的一种“豁然”之意境把握得很准确。 再读第三联,要读出雄浑之感,语速不宜过快,发声要有力度。 意境美 这宏阔画面,瞬间将王维从孤寂中振作起来,诗人产生了建功立业的献身冲动。内心再次燃起了“从军行”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在诗人的眼中,此时虽“孤”却“直”的狼烟,欲“落”却“圆”的夕阳,就像那些将士们一样,那么简单又那么伟大。 情感美 “大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