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25888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95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 cover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 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 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 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 赏析题。 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 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 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 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三、教学方法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 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体味法、知人论世法、对比法。 四、教学准备与课时安排 运用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完成教学 五、教学过程 先以李清照名字由来和《香菱学诗》片段导入,介绍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之后正式 的文本解读分为五步品美,即“音韵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异同现美”。 ( 一 )音韵美 听歌曲,感受诗歌具有的音韵美。 结合注释了解全诗大意,配乐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跳跃朗读,将中间两联抽离,让学生只朗读首尾两联来体会情感。学生可以明显地 感觉到首尾两联情感的不一致,在朗读首联时声音低沉,而读尾联却突然高昂起来。从 而,自然就体会到首联的“孤寂”“抑郁”和尾联的“豪迈”“豁然”,两者感受突兀, 结合背景资料,可以了解到王维当时名为出使边境,实为被排挤出朝廷,在这种情况下 心情自然不佳,那为何最终却“豁然”了呢 (二)画面美 课堂自然转入重点品读颔联、颈联。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又该怎么理解呢 枯草随风而动,滚动到汉疆塞外,大雁在春季归来,飞向了遥远的北方。 “征蓬”描述的是随风而动的轻盈的枯蓬草,枯蓬草由于轻而大被风吹动看起来疯狂 滚动,气势迅猛,作者这时候想起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也想起了战场前线的战士,因此 将随风滚动的蓬草比作杀出塞外的将士,写成了“征蓬”“出汉塞”。这里也是作者用枯蓬 草自喻,描述自己就像随风而动的枯蓬草一样被狂风吹出了塞外,身不由己,凄苦飘零 边陲。“归雁入胡天”,作者写到归雁其实是想到了自己西去宣慰将士之后也无法回归到 朝廷,而只能归凉州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更显作者此时的郁闷与落魄。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依据苏轼“诗中有画”的评价,以绘画的角度品 析第三联。 ①色彩美:黄沙、红日、闪着白光的长河、 一律灰色的青烟 ②线条美:纵向的烟、横向的河、弧形的落日 ③层次美:由上至下、由远及近 ( 三 ) 意 境 美 教师出示自己改写的诗句“沙漠烽烟起,黄河夕阳下”,可以说“景”均未变,但 “情”意全无,无“情”也就无“境”。再次让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感受体会诗歌原句和 改写的诗句,学生已自动地运用了“情”的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