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25987

第13课 唐诗五首 野望 课件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0862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 第三单元 自然山水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王绩) 1.复述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赏析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目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弃官归田,躬耕东皇。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 作者介绍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写作背景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在句式、字数、段数、对仗、声韵等各方面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律的诗歌体式。 根据每句字数不同可将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 文体知识 律诗的基本特征: (1)每首限定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全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但中间的颔联和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文体知识 野 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整体感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内容精讲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傍晚 徘徊 归依 落日 小牛,这里指牛群 猎获的鸟兽 比喻隐居不仕 内容精讲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内容精讲 点明地点 点明时间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既然点题,又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内容精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静态描写 近景,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内容精讲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内容精讲 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深入探究 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 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深入探究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深入探究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