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29331

【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彼得与狼》教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842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下册,4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彼得与狼》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典之作,这部交响童话不仅为儿童创作,更是世界乐坛的瑰宝。作品巧妙地将音乐与故事融为一体,通过不同乐器音色塑造各个角色,生动有趣地展现了一个关于勇气和智慧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是音乐教育的绝佳素材。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段。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但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接触较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辨识简单的音色差异。然而,他们可能还缺乏系统的音乐欣赏经验,对复杂的音乐结构和主题可能理解有限。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学生可以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逐步培养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辨识能力,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同时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学生能够准确辨识《彼得与狼》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并将其与相应的角色联系起来。他们应能描述不同乐器音色的特点,如小提琴的明快、长笛的轻盈等。 2.艺术表现:学生能够流畅地讲述《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并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或表情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征。他们应能在音乐中找到故事的关键转折点,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 3.创意实践: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创造性地用身体语言表现不同角色的动作和情感。他们应能在小组活动中,与同学合作设计简单的表演,展现故事中的某个片段。 4.文化理解:通过《彼得与狼》这部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外国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他们应能比较中外儿童故事的异同,并理解音乐如何跨越语言障碍传递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乐器音色与故事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欣赏复杂的交响乐作品时,能够专注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并将其与故事情节结合起来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也是一个挑战。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达成教学目标: 1.欣赏法: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2.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表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和肢体表达,加深学生对音乐和故事的理解。 4.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增强音乐辨识能力。 5.创造法:鼓励学生根据音乐创作简单的动作或故事情节。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展示相关图片、视频。 2.音频资料:《彼得与狼》的完整音频和分段音频。 3.乐器图片:各种西洋管弦乐器的图片或实物。 4.角色卡片: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图片卡片。 5.绘画材料:纸张、彩笔等,用于学生创作活动。 6.简易道具:可用于角色扮演的简单道具,如帽子、围巾等。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学生问好:"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音乐之旅。你们准备好了吗?" 等待学生回应后,教师继续说:"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特别的朋友———彼得,还有他的动物伙伴们。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教师稍作停顿,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说:"那让我们一起走进《彼得与狼》的音乐世界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35分钟) (一)感知(1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和音乐童话的概念: "《彼得与狼》是由一位叫普罗科菲耶夫的作曲家创作的。他用音乐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音乐童话。想象一下,如果故事里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主题音乐,会是什么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