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摇篮曲》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大提琴曲目,非常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欣赏。这首曲子结构简单,旋律优美,富有童趣,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感受大提琴独特的音色魅力,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温柔情感,同时也能提升对器乐曲的整体欣赏水平。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然而,对于大提琴曲这类较为专业的音乐形式,学生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可能对大提琴的外形和声音有所了解,但对其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期望能够提高学生对器乐曲的欣赏能力,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大提琴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摇篮曲》优美动听的旋律,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温柔和安宁情感。 2.艺术表现:指导学生学会用优美的声音哼唱曲子的主旋律,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文化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大提琴的音色特点,认识这种乐器在音乐表现中的独特作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摇篮曲》优美的旋律和轻柔的情绪,体会大提琴音色的特点。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大提琴音色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器乐曲的欣赏能力。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欣赏法:通过反复聆听《摇篮曲》,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的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音乐特点、情感表达方面展开讨论,深化理解。 3.演示法:教师示范哼唱、动作表现,为学生提供直观参考。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尝试哼唱、律动,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 2.《摇篮曲》音频文件 3.大提琴图片或视频资料 4.简易乐谱(用于展示主旋律)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美妙的音乐作品。它的名字叫《摇篮曲》,是一首优美的大提琴曲。说到摇篮曲,你们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妈妈哄宝宝睡觉、安静的夜晚、温暖的家。 教师:很好!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摇篮曲通常是轻柔、安静的音乐,能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由大提琴演奏的《摇篮曲》,感受它带给我们的美好情感。 环节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一)感知(10分钟)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这首美妙的音乐。 (播放《摇篮曲》音频,约3分钟) 教师:音乐结束了,请睁开眼睛。刚才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A:音乐很轻柔,像是在哄人入睡。 学生B:我感觉很温暖,好像被妈妈抱在怀里。 学生C:音乐让我想到了美丽的夜空和闪烁的星星。 教师:太棒了!你们的感受都非常独特。这首《摇篮曲》确实充满了温柔和安宁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仔细探究这首美妙的音乐吧。 (二)探究(10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有谁知道吗? 学生:大提琴! 教师:没错,就是大提琴。大家对大提琴了解多少呢?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展示大提琴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们讨论后回答: 大提琴音色低沉、温暖 声音圆润,像人声 音色丰富,既可以表现欢快,也可以表现忧伤 教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大提琴确实有着独特的音色魅力。它的音色低沉而温暖,圆润如人声,既能表现欢快明朗的情绪,也能诠释深沉忧伤的感受。在这首《摇篮曲》中,大提琴用它温暖柔和的音色,完美地诠释了轻柔安宁的情感。 现在,让我们再听一遍这首曲子,这次请大家特别注意感受大提琴音色的变化和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