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29343

【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 管弦乐《摇篮曲》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2833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下册,6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摇篮曲》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一首广为传唱的德国民歌,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温馨感人的歌词深受喜爱。这首歌曲结构简单明了,节奏平稳舒缓,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欣赏。歌曲蕴含着母爱的温暖和对孩子的祝福,能够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对音乐美的追求。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普遍怀有浓厚兴趣,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然而,他们在歌曲情感表达和音乐技巧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学生们需要通过具体的引导来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掌握恰当的表现方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但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来充分发挥这些潜能。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摇篮曲》优美的旋律线条和温馨的情感氛围,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母爱之情。 2.艺术表现: 学生学会用柔和、轻轻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咬字发音技巧,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创意实践: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感,如改变音色、速度或加入简单的动作,培养音乐表现的创造性。 4.文化理解: 学生了解摇篮曲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认识到音乐是传递情感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词内容,学会用恰当的情感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音色和声音强弱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柔美情感,把握歌曲中的气息控制。 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清晰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和演唱技巧。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方式,为学生树立标准。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情感和表现方式,激发思考。 游戏法:设计音乐游戏,增加学习趣味性。 七、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歌谱、节奏卡片、表情符号卡片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柔声问道:"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唱歌!""讲故事!""拍背!" 教师点头赞许:"看来大家都有美好的回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著名的摇篮曲,它温柔甜美,就像妈妈的爱一样。"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教师轻轻弹奏《摇篮曲》的前奏,柔和的琴声在教室里流淌。 教师:"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躺在温暖的摇篮里,聆听这美妙的旋律。" 学生闭眼倾听,脸上浮现出安详的表情。 教师:"睁开眼睛,告诉我,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很温暖。""像妈妈在身边。""让人想睡觉。" 教师:"没错,这就是摇篮曲的魔力。它能让我们感到安全和爱。" (二)探究 教师展示歌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吧。'月亮升起来了,星星闪烁……'" 学生跟着朗读歌词。 教师:"这些词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它们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前后呼应。第一段描绘了宁静的夜晚,第二段表达了对宝宝的祝福。" (三)示范 教师站在钢琴旁,深吸一口气:"注意听,我会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感受歌曲的温柔。" 教师示范演唱,声音轻柔,富有感情。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唱。记住,要用温柔的声音,就像在哄宝宝睡觉。" 学生跟唱,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和气息问题。 教师:"很好!记住要保持放松,呼吸要深而均匀。" 环节三:巩固延伸 教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情感来演绎这首歌,比如欢快、忧伤或神秘。" 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不同风格的演唱。 教师:"精彩!看来一首歌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现在,谁能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一小段呢?" 几位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展示,有的加入了轻轻的摇摆动作,有的用手势表现歌词意境。 教师鼓励道:"太棒了!你们的创意让这首歌更加生动。" 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