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考点一、物质的结晶 (一)结晶 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二)结晶方法 (1)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的固体) 如:从食盐水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取适量的食盐水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所得固体烘干。这种通过蒸发溶剂使物质结晶的方法叫蒸发结晶。 应用:一般用于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小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的分离(如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如硝酸钾) 如向一只盛有30毫升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硝酸钾,配制成硝酸钾浓溶液。然后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热的硝酸钾浓溶液放入冷水中降温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这种通过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使物质结晶析出的方法,就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也叫降温结晶法)。 应用:一般用于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固体(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物质的提纯。 (三)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或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就是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也会失去结晶水,但这不是风化现象。 (四)潮解:有些晶体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的现象就是潮解。例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固体都易潮解。 典例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答案】(1)降温结晶(2)A 【解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剧烈,那么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那么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2)“夏天晒盐”,其实就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海水蒸发较快,可以使盐尽快结晶。之所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晒盐,就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方法是:降温结晶。 (2)根据表格可知,物质A在温度改变时溶解度几乎保持不变,因此A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变式1:(2023八上·拱墅期末)向分别盛有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钠的烧杯里,各加入100g100℃的热水,充分搅拌。根据溶解度表中相关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均能形成10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在100℃时各自蒸发掉50g水,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钾 C.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氯化钠 D.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要从中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D 【解析】(1)将物质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那么溶液饱和;如果后者大,那么溶液不饱和; (2)根据溶解度分别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的质量,然后再与40g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