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55001

统编版语文必修 (上)7.1.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课件研究所】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557700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统编,故都的秋,研究所,教案,7.1.1
    (课件网) 郁达夫 统编版上册第六单元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学习目标 01 了解郁达夫及写作背景。 02 关注文中景物描写和抒情语句,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感情。 03 反复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学习情景交融和对比的艺术手法。 作者简介 郁达夫,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 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代表作品《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是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写作背景 忆故都,寻秋味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自问世起就备受人们的青睐。 我校社团拟以“忆故都,寻秋味”为主题,进行主题画册设计比赛。 一、寻文眼,撰写画册板块标题 1.找出本文的文眼,并说说你的理由。 “文眼”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它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的作用。“文眼”是文章的窗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 可是啊,北国的秋, 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点出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奠定了文章的基调“悲凉”。“悲凉”本是形容人的消极、低落的情绪,这里用来形容故都的秋的特点,是融情于景的写法。 2.为增加画册的人文气息,请以《故都的秋》为脚本,选取典型意象,为你的画册设计出板块标题。 第一幅 第3段 第二幅 第4段 第三幅 第5段 第四幅 第6-10段 第五幅 第11段 一、寻文眼,撰写画册板块标题 二、赏语言,撰写画册板块介绍语 请从《故都的秋》中为画册每个板块选择一句最能体现故都之秋特点的语句,作为每个板块的介绍语。并说明理由。 板块一 庭院秋晨图 介绍语:“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理由:“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给人一种明净高爽、了无点尘之感,写出了“清”;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在写“静”。 碧绿、青天、蓝色或者白色 冷色调,体现“清”的特点 驯鸽的飞声 细小,反衬,以动衬静,体现“静”的特点 破屋、破壁、秋草 衰败、萧条,体现“悲凉”特点 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环境清幽、萧瑟。 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既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也写了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热爱古都之秋的情怀。 板块二 秋槐落蕊图 介绍语: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理由: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寂静无人,独自徘徊,只有与自然交融;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感觉,也流露了眷恋古都之秋的情怀。落英缤纷,还让人觉得有些落寞,这是在写“悲凉”。 “铺得满地” “微细” “柔软” 视觉 触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