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55310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5.1.2数据的收集 第二课时 数据的收集(一) 教案

日期:2024-11-2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72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数据,收集,华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
  • cover
课 题:15.1 数据的收集 第二课时 数据的收集(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事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2、使同学们了解收集数据是一件细微的工作,必须耐心地从实际中调查,认真分析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有用的数据。 3、使学生了解利用数据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引导同学们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难点:利用数据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课前准备: 每位同学准备一块面值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数据有什么作用? 数据是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提供对事件的判断、预测做依据。 2、数据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用什么方法得到? 数据是从实际生活中得到的。这节课就了解数据是怎样收集的。例如推荐候选人,调查生日等所得到的数据,并不是象解解方程、求代数式的值那样计算得出的,而是通过实地调查才能得到的。 二、探究新知: §1、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问题: (1)我们班级推荐一名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 (2)调查班上同月同日生的同学? 请你从上述问题中挑选一个,对班级里每一个同学做一次调查,并记录调查的数据。 思考: (1)对于上面的两个问题,老师这样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请同学们想出一个同学们都认为合理的说理方式? ①我认为:只有某某同学担任学生会委员最受大家欢迎。 ②我想:我们班上一定有两个同学是同月同日出生的。 (2)针对我们自己对上述调查活动:“我们班级推荐一名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请你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你调查的问题是( ); ②你调查的对象是( ); ③你调查的方法是( );(收集数据的过程) ④你怎样记录数据? ⑤你如何统计数据? ⑥你如何分析数据? ⑦你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 1、假如我们对推荐候选人有兴趣,让我们回顾一下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候选人最合适。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民主推荐的调查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一位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投入推荐箱。 第五步:记录结果―――由一位同学唱票,另一位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票数),第三位同学在旁监督。 第六步:得出结论―――得票数最多的那位同学被推荐为候选人。 §.归纳: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2、频数、频率: 例如:在上述推荐候选人的问题,若总票数中得票数领先的三位同学的得票情况: 候 选 人 小华 小明 小丽 唱票记录 正正正 ̄ 正 正正正正正 ̄ 得 票 数 根据选票得数的多少,你认为谁应该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 思考:在上述记录数据的结果中,哪个对象出现的次数最多?(候选人问题中小丽) 分析:在数据记录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比如推荐候选人问题中小丽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如小明的名字)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今后,我们用频数(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频数、频率的概念: 频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公式: 思考:把你收集到的同学生日的数据填如下表。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人数 (1)统计出每个月生日的频数是多少?频率是多少? (2)十二个月的频数之和是多少?频率之和是多少? 注意: 1、频数和频率都是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区别在于:频数是反映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频率反映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