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55904

初中语文八年级14《背影》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18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
  • cover
初中语文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2.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品味质朴简洁的语句描写中传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2.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品味质朴简洁的语句描写中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都说,父爱如山,如山那般高大,也如山那般默默不语,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我们就会发现,父亲的爱一直环绕在我们身旁,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言语,乃至一个背影都是父爱的深沉表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看父亲的一个背影带给他怎样的感动。 二、整体感知,初感亲情。 这篇文章的作者朱自清,我们同学在小学时候已经学过他的文章《匆匆》,同学们对作者并不陌生,从他的《匆匆》中让我们学会了珍惜时间。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那么对于散文我们一定要品读,品读就要多读,首先大家先朗读课文,一定要心无杂念,精心走进文中,并且在朗读时思考:课文回忆了什么事?你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好了,同学们开始朗读课文。 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你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明确:文章追忆了作者几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在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同时也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愧疚思念之情。 (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初步阅读看来文章还是触动了同学们,那就让我们继续深入地走进文章寻找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请概括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明确: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2.同学们的概括简洁明了,文中说到“自己当年已经二十多岁,北京来往过两三次”,父亲一路却亲力亲为,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细心的,是无微不至的。 那么在这些事中作者详细写了哪一件呢,最令我们感动的又是哪一件呢? 明确:的确,文中的父爱堆积如山,而其中为子买橘可谓经典之爱,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将父亲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一起走进父爱的世界。 3.朗读并分析这一部分文字,细节中悟父爱 (1)默读课文为子买橘子语段,问: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 预设:A“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个句子特别写出了父亲衣着的颜色黑、深青,而且质的是布的———写出了父亲衣着的朴实体现家中光景的惨淡,又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照,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这里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 B爬月台动作: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体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其中“探”,写出了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写出父亲因为胖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些动词写出了父亲动作的艰难,使我们不仅看到了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的慈爱和对儿子深厚的感情。 ———动作描写 C“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透过父亲的动作看到父亲轻松的心情,能为儿子做一件小事,尽一点心意,他就感到放心而满足。 D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走而回头,一是担心儿子的行李,二是不舍与儿子离别,望而再望。 ———语言描写 (总结: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很深入,真的是走进了文章,和作者进行了心灵的沟通。 是的,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父亲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