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3.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提高朗诵能力。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2.难点 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提高朗诵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 (2)提问学生对黄河的了解,如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等。 (3)引出课题《黄河颂》,介绍这首诗歌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 2.作者及背景介绍 (1)介绍作者光未然的生平,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 怀。 (2)讲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这首歌曲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旨在激发人民 的爱国热情,鼓舞人民的斗志。 (3)介绍《黄河大合唱》的组成部分,包括八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风格。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听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从字音、节奏、语调等方面进行指导。 (4)全班齐读诗歌,注意读出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爱国情感。 4.理解诗歌内容 (1)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歌颂了黄河 明确:从黄河的历史、地理、气势等方面歌颂了黄河。 (2)诗歌中哪些句子体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明确:“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 句子体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3)诗歌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伟大 精神的歌颂。 (4)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诗歌中是如何描写黄河的历史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诗歌中提到“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 的摇篮,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教师引导:那么,黄河在地理上有什么重要地位呢 学生回答: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的重要河流之一。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黄河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在地理上具有重要地位,它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5.品味诗歌语言 (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黄河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 上”“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诗歌中的词语“摇篮”“屏障”“臂膀”分别比喻什么 有什么含义 明确:“摇篮”比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之情;“屏障” 比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保卫者,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臂膀”比喻黄河是中 华民族的力量源泉,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支持和鼓舞。 (3)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语言,如“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和“奔”字, 让学生体会这些字的妙处。 学生积极发言:“望”字写出了诗人对黄河的远望,表现出黄河的辽阔;“奔”字写出了黄 河的奔腾之势,体现了黄河的活力。 教师点评: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教师再提问:诗歌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黄河的气势 学生回答:“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等词语都表现了黄河的气势。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很深入,这些词语都生动地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6.朗诵诗歌 (1)教师指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