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7060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201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课,雁门太守行
  • cover
古诗词教学《雁门太守行》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 教学目标 1.抓住意象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解读诗人的创作风格及诗歌特色。 3.品读联读,学习用典的诗歌表现方法。 (一)初读诗歌,抓住意象,理解诗意。 【思考路径】 读诗题《雁门太守行》,此诗题为古乐府旧题,六朝和唐人的拟作都是咏叹征戍之苦。 本篇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据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 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 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十分欣赏。思考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讲述了怎 样的战事 描写了哪些战争场景 能读出怎样的情感 1.朗读诗歌,圈画诗中意象。 2.借助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描述战争场面,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初读之后,学生大致会勾划出“黑云压城”、“甲光”、“金鳞”、“角声满天”、“胭脂”、 “紫”、“红旗”等意象。这些意象大多带有鲜明浓烈的色彩,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些 意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通过这些意象,作者想向我们传达出怎样的战争景象 通过思 考和分析,学生们能够理解:“黑云压城”是比喻敌军压境,营造了兵临城下,敌我悬殊的 危急战事。“甲光”是将士身上穿的铠甲的闪光。“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对守城将士严阵以 待、大义凛然形象的写照。“角声满天”写出了战争的规模,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秋色” 是美丽的,美丽中又有着肃杀的残酷,“紫”指长城附近的紫色泥土。“燕脂”即“胭脂”, 指边防将士所流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霜重” 写天寒,说明将士顶风冒寒作战,可见战斗的艰苦卓绝。“黄金台”在易水之滨,即燕昭王 置千金招贤纳土之台。用战国时燕昭王的典故,他建此台招揽天下贤才,这里用以指受到国 家重用。 在学生理解意象的基础上,让学生描述诗歌展现的战争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白天,敌 军压境,我军戒备森严;第二个场景是从白天到寒夜,战况惨烈;第三幅是在深夜,我军发 动进攻,突袭敌人。)最后自然而然,找到诗歌的抒情句。诗人在诗的结尾抒情,透露出将 士们报效朝廷的坚定决心。 【设计意图】 抓住意象体会诗歌情感是诗歌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普适性方法,在七年级的诗歌教学中重 点训练过,在这里作为教学的起点,放手让学生实践,既勾连了已学应会的知识,也为下面 进一步品读做好铺垫。 (二)结合诗人的创作风格,理解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运用。 【思考路径】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评价他的诗:“贺词如百家锦纳,五色眩耀,光彩夺目。”杜牧说: “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他的诗歌大多精于光与色彩的搭配。比如:“天上分金镜, 人间望玉钩。”再比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以奇特 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创造出新奇的境界,他的诗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长吉体”。 李贺也成为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但是一般写战争的诗,是不宜用明艳的色彩的。李贺却在战争题材的诗篇中也用色,几 乎句句都有带色彩的意象,“黑”、“金”、“燕脂”、“紫”、“红”是具有强烈的视 觉冲击的浓艳色彩。用这些色彩来描述战争读来让人觉得称奇又妥帖,仿佛置身于悲壮惨烈 的战场。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奇诡又妥帖的效果的呢 一、用多重色彩显示多层次性。 作者不用记叙和白描,只借助色彩的转换,就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瞬息万变的 战争风云,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艰难。 二、用对比色突出情感的强烈反差。 作者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的气焰之甚,借向日的甲光显示守城将士的慨然雄姿,两相 比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