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小小气象员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技术、工程与社会” 二、学习内容 10.1天气和气候 ①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举例说出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确;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制作简单作品;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尝试设计和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三、学业要求 1.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气象数据,描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建立气象数据与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 2.能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使用仪器测量气象数据。 3.对天气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 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常用工具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能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5.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兴趣。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小小气象员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第一个综合探究单元,包含了“地球系统”“技术、工程与社会”等领域的科学内容。本单元把“提出问题”作为单元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重点。 天气是与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天气的变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学生从小就对天气的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学习目标上看,该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实践、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采用由分到总、由局部到整体的逻辑结构编排,共安排了《测量气温》《辨认风向》《判断风力大小》《云量和降水量》《制作《气象科普小报》》这五课。前四课分别探究和学习气温、风向、风力、云量和降水量5个具体的天气要素,引导学生从一些具体的天气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和运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并用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第五课制作《气象科普小报》,一方面为总结梳理所学气象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主题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的《变幻的天气》单元,对天气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加,三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观察上也有所提升,对各类天气现象已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喜欢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科学探究的习惯。对天气的变化既熟悉又陌生,能够从天气预报中粗略地了解一些天气信息,粗略地说一说天气相关内容。但对天气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知,对极端恶劣天气的认知也有待提高。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思维:能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探究实践:能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工具的制作,提高动手动脑实践探究能力;对自己或他人的想法、草图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