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0122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440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 cover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 【教材分析】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应朋友之邀于1819年所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十分深刻的作品。 全曲共分五个乐章,本节课内容要求欣赏其中的第四乐章。但即使是第四乐章,也是由7个乐段组成(时长8分钟)的五重奏,音乐篇幅长大,纵向织体复杂。通过欣赏应当让学生掌握:1.会唱并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2.能够分辨这五种乐器的音色特点;3.了解变奏曲式的结构形式及变奏手法;4.欣赏乐曲时不仅能够关注主旋律,同时也能感知副旋律的特点以及和主旋律的关系;5.简单了解室内乐(重奏乐)这一体裁的含义、特点、形式; 6.简单了解作者舒伯特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学情分析】 7年级学生对于音乐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但对于篇幅较为宏大的多声部西洋重奏乐曲来说,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乐曲进行横向、纵向两个维度的分解,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聆听、感受和思考,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加深对于西洋浪漫主义音乐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歌唱、节奏律动等多种方法,感知各种音乐要素,会唱并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听懂”“读懂”乐曲。 3.知识与技能: 提升学生对于西洋多声部器乐曲的审美欣赏能力(纵向、横向);能够辨别西洋弦乐器的音色特点;认识“变奏曲”及常见的6种变奏手法;熟悉作品体裁以及作者舒伯特的生平、贡献。 【教学重点】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对比感知不同乐段的音乐要素,从而深刻理解变奏曲式的特点、形式。 【教学难点】 1.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主、副旋律的准确辨别和感知把握; 2. 乐曲篇幅长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化繁为简地解决知识点。 【教学策略】 从视觉和听觉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除聆听之外,综合采用节奏律动、演唱(单声部、二声部)、旋律图形谱等多种手法,让学生和老师一起互动参与,从而化繁为简、层层深入的攻克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 一课时(45分钟) 【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钢琴,磁铁板书,钢片琴,长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聆听旋律,辨别乐器的音色。 【设计意图】 教师将本节课乐曲的主题旋律划分成五个乐句,并分别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钢琴奏出,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既让学生听辨了乐器音色、提前熟悉音乐主题,又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新课内容,让学生聆听主题旋律,辨别音乐要素(节拍、音色、情绪)并跟唱旋律。 【设计意图】 主题旋律是变奏曲的基础和灵魂,通过听辨、打节拍、跟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熟悉主旋律及其音乐要素,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2.(1)学生先聆听“变奏一”前段,分辨主旋律音色、音区走向; (2)再聆听后半段,分辨副旋律音乐要素; (3)教师利用钢片琴弹奏副旋律,学生跟唱; (4)请一位学生来敲击副旋律,教师弹奏主旋律,学生尝试二声部演唱;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 由于“变奏一”第一次出现了明显区别于主题的副旋律,学生开始听辨有困难,且作品长大,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此乐段分成前后两段分别聆听,每次让学生关注不同的音乐要素,难度由浅入深。最后通过钢片琴的加入并和钢琴配合,学生聆听的基础上参与演唱,可以更好的体会多声部旋律织体。 3.(1)学生聆听“变奏二”前段,分辨主、副旋律的音色、音区(降低); (2)聆听后半段,学生尝试画出副旋律图形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