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2537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单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2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54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单元
  • cover
《贝多芬与‘命运’》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贝多芬与‘命运’》 课型 欣赏课 授课地点 年级班级 教材分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又名第五交响曲《命运》,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体现英雄主义精神,具有强烈英雄性格的杰出代表作品。它歌颂了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英雄群体。以“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深刻、鲜明地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民的伟大理想。是一部有很深寓意的有很强感染力的作品,它完美的诠释了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第五‘命运’交响曲》结构层次分明,士气震撼人心,形象鲜明生动,以特定的动机,作为整部交响曲的“核心”动机。使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紧密内在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分。整部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气势宏伟,音乐高亢,情绪高昂,是贝多芬一生中的巅峰之作。全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c小调、四二拍、奏鸣曲式。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大多进入变声期,所以更多的是喜欢聆听,而不喜欢自己演唱歌曲,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变化有关,。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在文艺会、电视上听听音乐。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自我意志品质,完善自我人格魅力;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熟悉乐曲结构和主题思想,熟记作品的两个主题,初步了解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和奏鸣曲式。 2.能力目标:通过完成对乐曲的情感体验,从力度、情绪、节奏等方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赏、对比、模唱、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重难点 分析 重点 对作品两个主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认识作品的音乐形象。 难点 2.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对整首乐曲的情感体验并获得思想教育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启发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 学法引导 欣赏法、歌唱法、探究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和相关音频) 教学 用具 多媒体、钢琴、话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聆听导入 播放命运动机,问:作者及作品名称。 1.认真聆听乐曲旋律,回答作曲家及作品。 1.引出教学主题。 新课教学———复习交响曲 复习交响曲特点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 基本特点为: 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贝改); 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复习奏鸣曲式特点 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古典奏鸣曲的结构完全定型。J.海顿、W.A.莫扎特都采用了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和双主题的原则。 结构为: 奏鸣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 1.全班同学思考并讨论回答问题。 1.复习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同时,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主部主题教学 (一)主部主题教学 1.聆听“命运动机” 提问:力度使怎么样的? 生:强有力 2.再次聆听 提问:你能不能用线段或图形的方式将这个动机的力度、长短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请生上讲台画出自己的图形谱,并请他说出这样画的原因。 3.师进行点评 出示乐谱,总结图形谱和乐谱的相同关系。 4.请生跟钢琴唱出命运动机并强调“空拍”和“ff”力度。 5.出示 命运在敲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