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风吹竹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材 -出卷网-:湖南文艺-出卷网- 教学目标 1.聆听合唱歌曲《风吹竹叶》,融合美术学科构图相关知识,理解三声部合唱作品中不同声部的角色及作用。 2.能够用恰当的力度柔美、和谐的声音参与三声部合唱作品《风吹竹叶》的演唱,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部与同学进行声部合作。 3.以鉴赏绘画作品结构美的方式,欣赏合唱作品的纵向结构美,培养对艺术作品结构美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结合美术学科构图相关知识,理解三声部合唱作品中不同声部的角色及作用。 2.能与同学合作,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风吹竹叶》,感受风吹竹叶沙沙响的美妙意境。 教学难点: 1.能够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演唱装饰声部并唱准节奏。 2.能够用恰当的力度、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作演唱三个声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美妙的音与画 1.观看视频,走入情境。 师:今天的音乐课让我们走近大自然,你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的哪些声音?(播放竹林视频) 师:我也听到了,竹叶摆动的声音、风轻抚而过的声音交织成一曲美妙的乐曲、一幅生动的画面。 2.学科融合,音画交融。 师:如果由你来把这个画面画出来,你会怎么画呢? 3.介绍中国画《墨笔竹石图轴》,整体聆听合唱歌曲《风吹竹叶》。 师:这是一幅由元代画家顾安创作的《墨笔竹石图轴》,就如同我们在美术课中所学习的,绘画的主体部分居于最显眼的位置。绘画有主体部分,音乐也是一样的,你们听,这首合唱作品中最突出的是哪个声部? 设计意图:合唱是纵向立体的多声部艺术,每个声部在合唱作品中的作用不尽相同,从绘画作品入手,通过结合绘画作品的构图和结构,联系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声部在合唱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多声部纵向思维。 二、浓墨重彩———合唱中的主旋律声部 1.了解主旋律声部 师:合唱中最主要表现的部分,我们叫它主旋律声部,它承担了表现作品风格和特点的重任,让我们来学习这个声部。 2.随乐律动,感受音乐节拍韵律 师:主旋律声部有着怎样的韵律呢,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身体来感受。(播放录制的学生律动视频) 师: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典型的三拍子作品,通过三拍子的韵律形象地表现了竹林被风吹动的摇曳之感,感受歌曲节拍韵律,能够让学生更贴切地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微课中录制了学生的律动视频,以便其他学生学习、参考。 3.出示曲谱,跟老师逐句学唱旋律(教师逐句带唱,课件中出示自定义动画,方便学生更快地识谱)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学唱旋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的主旋律声部是抒发情感的声部,教师逐句带唱,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这个声部的旋律。为了方便学生识谱,微课中设置了旋律学唱的自定义动画,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演唱位置,提高学唱效率。 4.聆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 师:这首歌曲究竟描绘了什么,让我们仔细聆听歌词。 5.出示课题,介绍福建民歌《风吹竹叶》 师:《风吹竹叶》原本是一首流传于福建长汀的闽西客家山歌,全曲音调高亢开阔,意境幽美,展现了居住在竹林深处的客家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教材改编成为了一首三声部的合唱歌曲,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让人身临其境。 学习主旋律声部歌词 (1)教师范唱,学生尝试学唱歌词。 师:让我们把这幅美好的画面用声音表现出来 表现主旋律声部特点。 师:作为作曲家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对比其他声部,我们会用什么力度演唱?稍强一些的力度,让我们自信地跟唱歌词。 三、点睛之———合唱中的装饰声部 1.了解绘画中的装饰部分 师:绘画中如果只有主体好像还不够丰富,画中的哪些细微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