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0582

书愤 课件(7)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7290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书愤,课件
    (课件网) 书 愤 陆 游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这里“万里长城”是用典的手法,可以看出他“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然而如今呢?诗人却壮志未酬,这种情感从哪个字体现出来?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沉重的失落感。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已”字又刻画出诗人功业未成人已将老的悲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深入探究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亮?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