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 15 课《 分享真快乐》( 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享真快乐》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 ”第 15 课的 内容,本单元的教学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与同伴共在的观念与习惯,学习与个体相 处,针对同伴群体生活中的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四个核心主题,引导一年级学生 反观自己的生活,学习解决与同伴相处时遇到的这些问题,从而促成和谐共进、共同 成长的同伴关系的形成,学会更加积极、愉快、负责任地生活,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少 先队员这个新身份。本课聚焦分享话题,定位为让学生感受与人分享的快乐,从而形 成乐于分享的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分享中遇到的问题。这一课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 组成部分。 《分享真快乐》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分享阅读更有趣 ”和“分享的魔力 ” 两个话题组成,第二课时由“快乐地分享 ”和“他是‘小气鬼 ’吗 ”两个话题组成。 学生在第一课时理解了分享的意义与价值,突破了分享仅是物质分享的常规范围,了 解了更广泛的分享种类,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了分享的快乐与意义。基于第一课时的学 习成果,本节课即第二课时旨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来交流分享带来的乐趣,帮助 学生学会分享的技巧与方法,理解分享的原则,提高分享的实践能力,同时解决此年 龄段学生分享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 【学情分析】 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会分享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因为学会积极的分享,在互惠的交往过程中,学生能获得他人积极的认同与实现自我 价值的愉悦心理体验。但在从对家庭和学校生活的观察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在分享过 程中常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对于可以不分享的事情,不懂得如 何拒绝;在分享过程中容易和同伴发生矛盾等。因此,从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培养的 角度来说,需要对学生进行“分享方法、分享原则 ”方面的指导。 【教学目标】 1.在情境活动中掌握快乐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分享的实践 能力,并乐于在生活中与他人分享。 2.在活动情境中学会换位思考,明白在不同生活情境中有不同的分享原则,学会 在分享过程中珍惜、爱护他人的分享,初步树立乐于分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一些分享的方法,明白在不同生活情境中有不同的分享原则,懂得在日常 生活中更好地分享。 2.懂得全方面地看待分享,初步树立乐于分享的意识。 【教学难点】 在乐于分享的过程中懂得友爱伙伴,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增进友谊。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学法:观察法、角色扮演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图片、音视频材料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 2 课时完成教学,本课是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大家好, 自我介绍并 揭示课题, 2 明确目标 很高兴我们能一起学习 第 15 课《分享真快乐》第二课 时。今天,我还邀请了一位小助 手来跟我们一起学习,让我们来 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呢? 小助手:同学们好,我是你 们的学习小助手,你们可以叫我 “冰墩墩 ”。在这节课,我会跟 认真思考、积极参与的同学分享 我的“快乐球 ”,期待你的表现 哦!‘叮叮叮 ’,你们课前准备 做好了吗?书本、文具摆放好, 坐姿一定要端正。谁做好了课前 准备,我就跟谁分享我的快乐 球。 师:表扬拿到了“快乐球 ” 的你,因为你一定认真做好了课 前准备。现在请翻到课本第 60 页,60、61 页是我们这节课要学 习的内容。而这节课我们要达成 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一些分享的方法。 2.明白不同的分享原则。 3.友爱同伴,感恩他人的分 享。 师:冰墩墩还有话要跟大家 说,让我们来听听吧!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