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16452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911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2章,生物
  • cover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班级 得分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是( ) A. 个体 B. 种群 C. 群落 D. 生态系统 2. 生长着各种植物和一些小动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 A.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 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 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3. 苹果不能在热带种植,荔枝不能在寒带种植,影响它们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阳光 B. 水 C. 温度 D. 土壤 4.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共有 3条食物链 B. 该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C. 植物是生产者,鸟、虫是消费者 D. 食草虫和食虫鸟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5. 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 6.人工森林比天然森林害虫多,原因是( ) A. 人工森林适合害虫生长 B. 人工森林对环境适应性比较强 C. 人工森林抑制害虫能力差 D. 人工森林自动调节能力差 7. 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一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含量,你认为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丙→丁→乙→甲 D. 甲→乙→丁→丙 8. 上个世纪,许多国家经常使用一种叫做DDT的农药杀灭农业害虫。但在荒无人烟的南极从未施用过DDT。从20世纪 7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发现,在南极海洋中的鱼、虾和企鹅等动物体内竟然也含有DDT。根据此现象分析,地球上最大生态系统是( ) A. 南极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淡水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9. 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 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断减少,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光照 10.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浙江莫干山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 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是一个生态系统 C.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虾米→小鱼→大鱼”可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和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 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变的 B.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保持绝对的稳定 C.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可能在小范围中变动,但相对是稳定的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流动中保持不变 12.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并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 ( ) A. 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B.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C. 生物个体间的互助现象 D. 生物个体间的竞争现象 13. 下列生态系统中,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淡水生态系统 14. 分解者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下列生物不属于分解者的是( ) A. 乳酸菌 B. 酵母菌 C. 蚯蚓 D. 蚂蚁 15.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的散失。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改变环境 D. 生物依赖环境 16. 一个学生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她捉了 40 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24小时后,她又捉了4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 16 只是有标记的。假定在24小时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则鼠妇的种群数量为( ) A. 60只 B. 100只 C. 80只 D. 40只 17.“落红不是无情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