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27864

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6763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28张
  • cover
(课件网)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引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 《陶隐居集》 引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以示自己的志趣,并以此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此文就是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时回复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信中的一部分。 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引 解题 答 谢中书 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信 引 文体知识 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体,多记事陈情。特征: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有时也写景抒情。 壹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任务一 先自行默读,再听音频纠正自己读错的字音, 重新齐读一遍 jìng yù huī xiē tuí lín 任务二 先结合书上注释,尝试自行理解本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计时2分钟 任务三 认真记录注释和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助词,的 共同赞叹,共同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都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早晨 消散 将要 水中潜游的鱼 坠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从 再 欣赏、领悟 代词,指这种风景 贰 动静结合 思考: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奠定写景抒情的基调,文章以感慨发端,以“美”点明中心。说明有高雅情趣的人皆爱美、谈美。 思考:文章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之美的? 一、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夕日为静,沉鳞为动。 二、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声响的动与静:晓雾将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思考: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分析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2.作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3.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思考: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抒发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叁 1.一词多义 (1)时 ①四时俱备: ②学而时习之: 季节 按时 (2)自 ①自康乐以来: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从 在 (3)之 ①山川之美: ②何陋之有: 助词,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指卖油翁 (4)欲 ①夕日欲颓: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副词,快要 名词,欲望 (5)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连词,和、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