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言翻译方法,准确翻译文句。 3.感知人物形象,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翻译方法,准确翻译文句。 分析人物对话,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结合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火眼金睛辨对错 同学们读读白板上的两句话,说说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吗? 1、泽泽以前语文基础很差,但他勤学苦练后成绩突飞猛进,再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2、青岛“天价大虾”、哈尔滨“天价大鱼”等宰客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让读者刮目相看。 二、追本溯源学古文 师:这两个成语很有缘分,它们都出自一个历史故事《孙权劝学》,我们一起学习具体内容。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老师问问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一)温故知新学方法 师:同学们积累了课下注释,我请2名同学翻译这两个句子。翻译句子之前,老师先讲授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留”,就是保留。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 及/鲁肃/过寻阳 “删”,就是删除。比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补”,就是增补。比如,肃/遂拜/蒙母,(与吕蒙)结友/而别。 “换”,就是替换。比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朋友间的爱称,你;才干和谋略) “调”就是调整语序。如,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蒙/以军中多务/辞”) 师:学习完文言文翻译方法后,希望同学们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现在请2名同学翻译句子。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说:“有志之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物这么晚啊!” (二)品读对话知人物 师:同学们,我们注意到《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以对话为主,语言简练,含意丰富。我们继续来品析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这段对话中,除了语言描写外,还有神态描写“大惊”。大惊是非常惊讶的意思,那鲁肃为什么惊讶呢?老师向大家先简单介绍一下吕蒙、鲁肃这两个人物,同学们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吕蒙,字子明,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名大将,他从孙权攻战各地,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自以为是一介武夫,读书没有什么用。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师:吕蒙为武将,是鲁肃的部下。鲁肃对吕蒙有刻板印象,对吕蒙有着比较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