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30379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3张PPT)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34849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愚公移山,课件,统编,语文,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听江涛的这首关于《愚公移山》的歌曲,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叹?请同学们随我一起走进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来与几千年前这位可爱而倔强的愚公老先生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愚公移山 1.识记文言词语,积累有关列子的文学常识,了解寓言这一文学体裁。 2.分析愚公这一形象的特点,领悟其思想意义。 3.学习面对困难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精神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其学说源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认为人应该摆脱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 知识链接 列 子 《列子》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如《纪昌学射》《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都很有教育意义。 了解文体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劝诫、教育或讽刺为目的。寓言大多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形象;往往采用拟人、夸张等手法讲故事,以突出强调其中的寓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寓言,其中有不少保留在《列子》《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朗读课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kuā é)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字词释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文章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①且:将近 ②惩:苦于 ③塞:阻塞 ④迂:曲折,绕远 ⑤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⑥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⑦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字词释义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文章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①献疑:提出疑问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消减 ③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④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字词释义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