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30946

铭记美德,修身正己——17《陋室铭》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24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铭记,美德,修身,正己,陋室铭,教学设计
  • cover
铭记美德,修身正己———《陋室铭》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教材分析 · 《陋室铭》是七下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中的一篇, 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的“修身正己”, 本单元的目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略读理解和感悟人物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追求。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学情分析 ·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对于文言字词有一定积累,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品读、师生对话、思考探究、拓展资料等方式分析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而探究美好的品德,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从而来正己修身。 · 核心素养目标 · 1. 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句式。 2. 学习文章通过托物言志手法表达的高洁志趣,发现先贤美德,追寻美德榜样,做品德高尚的人。 · 教学重点难点 · 疏通文意,理解文章通过托物言志手法表达的高洁志趣,发现先贤美德,追寻美德榜样,做品德高尚的人。 ·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我们学校准备开展“寻找美德榜样,讲好美德故事”的主题活动,感受古代先贤对于美德的追求。学习古仁人志士的嘉言懿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我们感受到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陋室铭》,走进刘禹锡的陋室,去感受他的精神世界。 二、任务一:初读课文,感受美德 活动一: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自由朗读。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词,并注上拼音,同时划出停顿。 2.请学生朗读展示。 师指名学生在全班展示朗读,然后师生点评。 3.听音频范读,师指导朗读。 学生在听范读时,注意字词正确的读音,划出停顿,对比自己之前所划停顿,找出不同之处并思考不同的理由。同时,感受本文句式的特点。 (1)重点语句朗读节奏划分: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 (方法指导:主语与谓语部分之间要停顿)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方法指导:“则”是连词,前面或后面部分要停顿) (2)句式特点:多为短句,句式工整,都是对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韵律感。 4.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 活动二: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含义并疏通文意。标出不理解的词句,通过同桌互助、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扫除阅读障碍。 (自主疏通文意,时间 3 分钟,然后互助学习,时间 5 分钟)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1)鸿儒、白丁、金经、丝竹,这些文言实词,经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有较为固定的文学文化含义,要熟记积累。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扰乱,劳:使……劳累) (3)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活动三:再读课文,感知古人美德 请同学们齐读全文,在理解文意之后,你感受到作者赞美了哪种美德? 三、任务二:品读课文,找寻美德 活动一:了解背景,明“陋室”含义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篇千古铭文的呢? 补充写作背景:刘禹锡参加中唐时期王叔文集团改革,得罪权贵,失败后接连被贬,被贬到安徽和州时,和州地方官员故意刁难他,短短半年时间,让他搬了三次家,最后给他的住房,是一间只能容得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面对势利眼儿的地方官,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抱负。 活动二:理解含义,感古人美德 下列语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