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36326

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7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31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艺,八年级,音乐,下册,单元,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 cover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第二乐章)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七彩的管弦》为题的“西洋管弦乐欣赏”系列单元的第四部分。从这部分起,正式进入到“交响乐”的欣赏。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海顿写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是海顿“伦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自己创作特色的作品之一,其中第二乐章最为著称。这个行板乐章是他运用庄严朴素的曲调和灵活奇妙的构想写成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变奏曲及变奏手法,并能对出现的变奏手法进 行判断,了解《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验———聆听音乐,学唱主题旋律,分析理解作品,感 受海顿的音乐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对海顿的作品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古典主义时期以及其他时期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唱主题旋律并理解变奏手法。 教学难点:对《小星星》第一句进行变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交响乐总是一副“古典、高雅、严肃”的面孔,令人望而却步。就连西方国家的很多人也是附庸风雅到音乐会上凑凑热闹。音乐进行时,她们往往恹恹欲睡。这种状态是对演奏者、作曲者非常不尊重的行为。因此,奥地利的一位著名的作曲家海顿就想了个办法。 二、新课讲解: 1、播放《惊愕》音频 2、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师:你们刚才被吓到了吗?现在大家知道海顿想的是什么办法了吗? 生:略 师:当时海顿对人说:“我要写一部惊醒音乐,吓她们一跳!”刚才你们为什么会被吓到?(强弱对比很强烈)像这样的力度对比,在今天的听众看来可能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可在当时,交响曲的规模还都比较小型,所以,首演那天,第二乐章缓慢的变奏曲主题出现了,小提琴奏的很轻很轻,犹如一首宁静安详的催眠曲,那些贵族淑女们又昏昏欲睡了。突然,乐队奏出一个强烈的和弦,仿佛晴天霹雳,把贵妇小姐们震醒,她们惊慌失措,有的从椅子上跳起,有的跌跌撞撞逃向门外,丑态百出,这就是海顿想的办法,他写的是———《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3、哼唱主题 师:在这段音乐中给你印象最深的音乐片段是什么?能否哼唱出来? (随琴画旋律线哼唱) 4、主题与变奏对比欣赏 师:这段主题音乐简洁流畅、轻松活波,在整个曲子中出现了很多次,那么每次都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分段欣赏。 变奏一: (1) 欣赏变奏一 (2) 变奏一与主题音乐相比,有什么不同? (副旋律部分增加了弦乐,音乐更加丰富。) 变奏二: (1) 欣赏变奏二 (2) 变奏二与主题音乐相比,有什么不同? (转调,色彩黯淡。) 变奏三: (1) 欣赏变奏三 (2) 变奏三与主题音乐相比,有什么不同? (节奏不同,音符密集,都变成十六分音符,由双簧管和小提琴演奏, 力度较弱) 变奏四: (1) 欣赏变奏四 (2) 变奏四与主题音乐相比,有什么不同? (音区不同,加强配器和力度,热情沸腾) 5、完整欣赏《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视频 师:下面就让我们完整欣赏《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欣赏时认真看看,刚才我们听到的旋律都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6、变奏曲式 师:这首《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当时就受到英国听众的热烈欢迎,听众时常要求这个乐章再单独演奏一遍,觉得它不但有种“惊愕”的效果,而且拥有一种内在的美和魅力。在这个乐章中,根据音乐主题,有的改变了音色,有的改变了音区,有的改变了调式等,十分丰富,让人记忆深刻,那么这种创作手法创作的曲子是什么曲式呢? 变奏曲:音乐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这其中最初陈述的并作为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成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按顺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 三、合作探究、创作实践 (1)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