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45699

13 唐诗五首 黄鹤楼 课件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451264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黄鹤楼 崔颢 学习目标 1.读准“千载”“萋萋”等字音;识记“鹦鹉洲”“日暮”等字形;理解并积累“历历”“萋萋”等词语;了解文学常识,初步理解诗歌。 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重点) 3.体会崔颢登楼后怅然若失的情感,领会诗人吊古怀乡之情。(重难点) 预习反馈 七言律诗 首 颔 颈 尾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读准节奏 预习反馈 (1)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2)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3)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4)历历:分明的样子。 (5)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6)乡关:故乡。 作者简介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 其《黄鹤楼》诗,相传为李白所倾服,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背景链接 崔颢主要生活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从时代来看,正是唐朝盛世。当时升平繁荣,文人们漫游成风。从崔颢现有的作品来看,他无疑也具有盛唐诗人共有的浪漫气质。盼望黄鹤,思念故乡,既驰骋于天人之际,又追求于现实之中,这正是盛唐诗人那种浪漫情绪的抒发。他的怀乡,哀愁而不消极颓唐。 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试着自己翻译诗歌 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鹤离开,这地方只留下黄鹤楼。飞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只有飘飘荡荡的白云千年依旧。晴日里的汉阳原野中苍翠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时至黄昏哪里是我的故乡?面对烟波浩渺的大江使人发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人登临古迹,古今交错中触发了什么样的想象?又引起了什么样的感慨?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前两联均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诗人先回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再写现在的鹤去楼空,白云悠悠。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怅惘与感慨。 文本探究 2.四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慨的词语是哪个,请试做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空。第一个“空”字,写出空间的虚无;第二个“空”字,突出时间的渺远,表达了诗人对鹤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无限怅惘感慨之情。 文本探究 1.诗人凭栏远眺,见到了怎样的画面?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文本探究 诗人远眺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原野上的树木清晰分明,而江中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春草,举目一幅清新明丽、生机勃勃的晴川草树图。 文本探究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抒发的? 全诗以一个“愁”字收篇,表现望而不见的缠绵乡愁。尾联情景交融,浩浩烟波、沉沉暮色烘托诗人无边思乡之情。 主旨归纳 本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 之情。 吊古怀乡 随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1)诗中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2)诗中与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随堂检测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再回到现实,写现在的鹤去楼空。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