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50272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236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学设计,格式,统编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虞美人》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能力,感受李煜蕴藏在词作中的孤独、痛苦和绝望。 2.掌握“反常合道”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体会李煜词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看待人生命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反常合道”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 2. 解读李煜蕴藏在词作中的孤独、痛苦和绝望。 教学难点: 通过“反常合道”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尼采曾有言:“一切文字,他最爱以血书写成者。”王国维先生则说:“李后主之词,真乃血书也。”《虞美人》一词词句清丽而简单,然而由李煜的孤独、痛苦和绝望所凝结而成的血书,却很少有人能够领悟透彻。要解读浅近文字背后的沉痛深情,“反常合道”可以是一把钥匙。 二、浅识“反常合道” 《虞美人》的反常在词中的第一句处便有体现,且其反常之点不止于一处。 【反常1】春花秋月皆是美好事物,为什么要说“何时了”? 【合道1】春花与秋月,实属四季之美景,诗人却问此美丽景色何时结束?看似是在惋惜美好事物,但却也有一层感想为:此良辰美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又作何解释?南唐亡国之后,李煜被囚,此后世间任何美景都已经于他的生命无缘。甚至,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让他觉得痛苦。乐景中衬哀情,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以我之愁情观物,万物皆着我愁情之色彩”。结合下一句,春花秋月属美好事物,美好的事情就会引发他的联想,他自然地就想到了他曾经拥有的美好生活。身为一国之君,他自是曾经春赏百花秋赏月,享受四时美景,何等畅快!而此刻身陷囹圄,今昔比较之中,他感到尤其的痛苦,所以他希望引发联想美好事物快点结束。 【反常2】季节的更替不可能停止,为什么要问“何时了”? 【合道2】季节的更替不会结束,指的是时间不会终结。对于时间,我们总是觉得时间太短、岁月难长,所以我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曹操喝了酒会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李煜苦恼地却是时间太漫长,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什么样的人会问时间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尽头?———绝望的人。此时对李煜而言,存在本身就是痛苦,解决之道也许就是时间的彻底终结,让这个世界陪他同归于尽。 随着季节的更替,四时之景“春花"会变成“秋月",而过完秋天,节令又会回归春天。李煜也许并不想看到这样重复的更替轮回,他希望这样的无常变化快点结束,为什么?回看此生,李煜生命中的最大的无常变化是国破家亡,从一国之主变为阶下之囚。对于他的人生来说,只有从春到秋、从帝王到囚徒的单向陨灭! 三、了解“反常合道” 春花秋月本是自然之景,“何时了”三个字却让这自然之景变得反常,而于反常之处的细心解读,才能让我们真正走进李煜,走进李后主蕴藏在词句中的痛苦与绝望。这也与宋代词人苏轼的诗词之论不谋而合。 苏轼曾论诗歌有言:“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于此《虞美人》,若当年后主之词不是“春花秋月何时了”,而作“春花秋月伤我——————那么此开篇之句就缺乏可咀嚼之处了。 四、运用“反常合道” 1.东风? 【反常】四方对应四季,后主作此词时为秋天,秋天对应方向是西方,此处应是西风。 【合道】南唐都城位于现在南京,北宋都城位于现在河南开封,在无眠的夜晚,对于李煜而言,不管来自四面八方哪个方向的风,都是而且只能是———东风。 【同理】词中也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论山脉如何起伏河水如何流淌,李煜此生所有的愁思都流只流向了一个方向———故国。看似不合逻辑的无理描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