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51862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微项目式学习案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28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古诗词,案例,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李凭箜篌引》微项目式学习案例 一、教学分析 在高中语文项目学习过程中,表现性评价应贯穿整个学习全过程。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帮助学习以项目学习为单位,促进语文的素养提升,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将表现性评价作为高中语文项目学习设计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观察与检测学习的真实状态。在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帮助我们判断学习的发生与发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其次,“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可以有方向、有效率、有标准地促进学习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是以评价标准为依据,以学习提升为目的,促进学习向着预设的方向前行。表现性评价在具体活动操作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有更清晰的标准,更明确的目的,更有效的改进措施,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学习方法。 本课的项目任务是通过古代诗文中对于音乐的描写促进学生写作,通过学习的课文《琵琶行》中音乐的描写,迁移到课文《李凭箜篌引》中对于音乐的手法运用上,通过知人论世,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整理,在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始终围绕正侧结合等手法、音乐节奏的变化、作者情感的表达三方面,形成一个评价量表,最后通过“思维迁移巧练笔”的方式,反观学生的学习生成,做到教学评一体。 二、学习过程 活动一:温故知新寻旧音 1.学生读《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回忆整理描写声音的角度和手法。 学生总结:①正面描写:诗人把抽象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形象可感,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充斥读者的听觉和视觉,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缈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②侧面描写:一曲终了,“东船西舫”沉浸其中,悄然无声,技艺精湛。 ③声音变化:琵琶声由激越雄壮到舒徐流畅再到间歇停顿进而逐渐沉咽。声音大小、徐急、高亢、低沉,错落有致。 ④情感:将音乐与琵琶女的飘零身世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结合在一起描写,表现琵琶女心情起伏,无限哀怨之情。 教师总结:清代方扶南评价“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其中的“白”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李”便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活动二:它山之石可攻玉 1.根据《琵琶行》归纳的描写音乐的方式,来解读《李凭箜篌引》,分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总结:1.相较于《琵琶行》以正面描写为主,《李凭箜篌引》则是以侧面为主,正面为辅———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声音变化:运用了夸张、拟人、通感等手法。声音有清脆、幽怨、凄凉、欢快的变化。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幽怨。 芙蓉泣,芙蓉滴露之貌,状其声之惨淡; 香兰笑,兰花盛开之貌,状其声之欢快。 (教师)过渡:琵琶女在琵琶曲中的情感,我们可以从她身世的诉说中找到印证,能更好的体会音乐中蕴藏的情绪变化,但在《李凭箜篌引》中,我们似乎找不到能体现作者情感的钥匙,让我们结合作者的生平,再来深入体会这首诗歌背后的情感寄托。 2.再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品味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小组讨论) 补充资料1:“箜篌引”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本事为:朝鲜津卒霍里子高一天早起撑船,见一个“白发狂夫”不顾危险,横渡急流。“白发狂夫”的妻子追来拦阻不及,夫堕河而死,妻亦投河自杀。自杀前弹着箜篌唱出这几句哀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子高回家,告诉其妻丽玉。丽玉写下一首非常悲伤的曲子。 之后她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其名即《箜篌引》,又名《公无渡河》。“箜篌引”这个曲调就是抒发极度悲痛之情的。 补充资料2: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而李贺自视甚高,诗中常以“唐 孙”“宗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