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54423

【项目式学习】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教案+素材【松鼠课堂】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7次 大小:1302654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松鼠,素材,教案,课件,答谢中书书,项目
    (课件网) 答 谢 中 书 书 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 陶弘景 山中宰相的人间仙境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壹 欣赏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贰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叁 学习目标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回信。 请同学们化身为山水画师,根据文字还原陶弘景打造出的理想“欲界·仙都”,替陶弘景设计一张明信片,随信送给好友谢中书。 情境任务 作者简介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 他曾担任过诸王的陪读,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后隐居茅山。梁武帝每遇国家大事,就常去山中咨询他的意见,时称“山中宰相”。他才高八斗,具宰相之才,却固守山林;他最爱深山,有仙风道骨,听风吹松林。 陶弘景 (456—536) 山中宰相 背景链接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洒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回信,赞颂了江南山水之美。 壹 吟咏书信识仙都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跟随配乐吟咏书信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吟咏书信识仙都 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写秀美的山川景色? 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 总 四时之景,朝夕之景 赞美感慨,沉醉得意 识仙都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共同 译文: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识仙都之美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四季 全,都 消散 纷乱,这里指此起彼伏 夕阳快要 坠落。指太阳落山 指水中潜游的鱼 识仙都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人间仙境 欣赏,领悟 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贰 绘山水明信片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绘山水明信片 1.结合文章展开联想,陶弘景的明信片上会有哪些景物? 高峰 清流 石壁 青林 翠竹 雾 猿 鸟 夕阳 鱼 绘山水明信片 2.文末写道:“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弘景笔下的仙都美在哪里?圈点勾画批注仙都之美,用自己的话表述:仙都之美,美在_____。 方法指导 赏景 方法 观察景物视角 多感官调动 修辞手法 俯视、仰视、环视 远观、近察,平视 听觉、触觉、视觉、嗅觉、感觉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色彩变化、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 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等 绘山水明信片 视角变化:抬头仰望“高峰入云”,俯首低看“清流见底”。俯仰之间,白云悠悠,群山巍然高耸,流水清澈见底,呈现山水相映之美。 仙都之美,美在 _____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仰视 俯视 绘山水明信片 动静结合: “山峰”本是静态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主动进入云端,是动的,是有生命力的,是高入云端的。“清流”本是动态的,可是,却偏偏安安静静地,让我们见到他的灵魂深处。 仙都之美,美在 _____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绘山水明信片 拟人和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