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与境中的城市印象———《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和风格,探究从意象组合及意境的营造中赏析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 3.比较阅读,通过对意象的揣摩和意境的体察,鉴赏两首词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把握诗歌的主旨,学会运用日常逻辑思维解答语文问题。 5.把握两首词的创作背景,品悟词人的不同情怀,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的历史兴亡悲情。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和风格,探究从意象组合及意境的营造中赏析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 3.比较阅读,通过对意象的揣摩和意境的体察,鉴赏两首词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把握诗歌的主旨,学会运用日常逻辑思维解答语文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城市印象中察意与境 1.“城市名片”一度比较流行,如武汉的热干面、黄鹤楼,同学们随着父母也到过一些城市,对哪些城市有哪些印象? 预设:城市印象,基本停留在建筑和美食,建筑是城市的灵魂,美食是各地风物的代表。 2.按照意象和意境来看,建筑和美食主要是哪一类? 预设:意象类。 3. 涉及到对一个城市的印象,我们往往以“繁华”“热闹”“宁静”等词显其妍媸。这是从意境入手,并在描述中,掺杂着我们的主观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城市名片”导入“意象”“意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表情达意中的重要性,并运用日常思维逻辑解读诗歌。) 今天,我们就用日常思维来解读《望海潮》与《扬州慢》中的意与境。 二、意与境中探城市印象 1.请同学们朗读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从中各选择一个词语为两位词人笔下的杭州和扬州城设计名片。 预设: 繁华:钱塘自古繁华 空城:都在空城(萧条: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2.请同学们朗读文本,小组探讨分析:杭州城的“繁华”和扬州城的“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体现? 3.诗歌赏析中,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如王夫之说,“有形发未形,无形君有形。”有形的意象生发出无形的意境,无形的意境依赖有形的意象而存在。 请同学们再次赏读两首词,探究柳永笔下“繁华”的杭州城、姜夔眼中的“空城”扬州,以上意象主要营造了哪些意境? 预设:杭州城的“繁华”体现在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扬州城的“空”体现在昔盛今衰的破败荒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诵读探究,赏析两首诗歌的主要意象及其组合方式,能用较为准确的词语概括诗人营造的意境。感受意象与意境的关联: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在赏读中,感受柳永眼中杭州城的繁华,姜夔笔下扬州城的萧条,以境入情。) 4.柳永和姜夔在两首诗歌中借助这些意象与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预设: 《望海潮》:对杭州城繁华的惊叹与赞美———治世之幸; 《扬州慢》:对扬州这座劫后孤城荒凉的悲怆(黍离之悲)———乱世之悲。 (设计意图:体会不同情感的诗歌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三、鉴抒情达意艺术特色 1.意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两首词在表达治世之幸与乱世之悲时,是如何结合意象体现的 试结合诗词内容赏析。 预设: 柳永《望海潮》:铺叙、点染等; 姜夔《扬州慢》:对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等。 2.两首词一颂承平,一伤离乱,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王国维 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 —宋翔凤 柳永《望海潮》:承平日久,歌功颂德(干谒); 姜夔《扬州慢》:战事之痛,隐斥统治者苟安求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