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59553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单元《绿色的变奏》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44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单元
  • cover
绿色的变奏 1、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感悟渗透在作品中大自然的魅力和浓浓的人文精神,并进一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 知识目标:专心聆听《森林里的珞巴人》,感受清新明快的民歌风格,能听出主要乐器的音色,能视唱并记住主要旋律,听辨其重复之处,参与体验。 欣赏并跟唱《丹顶鹤的故事》,交流歌曲的感人之处。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同学间相互合作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积极体验歌曲的情感,理解音乐语言的特征 了解旋律的重复等手法对强化音乐情感表达的作用 3、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先做个小游戏,老师拿出★,然后把它放到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一会儿我们会请一个同学跟着大家的歌声来寻找这个★,如果这个同学离这个★越近时,我们的音量就变大,反之就越小。 (2) 感受与欣赏 《森林的珞巴人》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用歌声的音量来告诉我们两位同学★藏在了哪里。其实我们演唱的乐句是一首珞巴族民歌中的一句,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聆听这首民歌,注意刚才的旋律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课件PPT播放 生:(回答)--8次 师:8次的旋律是否一样? 生:(回答) 师:再次聆听,思考歌词是否和旋律一样自始至终都是一样的?如果有变化,在哪里? 课件PPT播放 总结:1-2相同,后6次结尾唱词都一样,属于同头合尾,衬词一样。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再一次聆听由这首作品改编的一首作品,名字叫做《森林里的珞巴人》,请同学们注意听一听,在这首新创编的作品里,和我们刚聆听的又有何不同,它又添加了哪些元素? (课件PPT播放) 师生总结:(略) 再次完整聆听这首作品,并依据演出的顺序,完成教材P54的表格。 师:听完这首《森林里的珞巴人》,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表演形式,这是珞巴族最古来的一种演唱形式,请同学们欣赏这段视频,并能试着与《森林的珞巴人》比较一下,它们在形式上有何相似之处? 课件PPT播放 师:这首歌曲有几十句,但最后一句都有一个“夹金甲”,这种演唱形式叫“夹依”。 课件补充夹依的音乐知识。 总结相似之处:① ② ③ 师:我们发现这两首作品旋律都比较简单,这往往是我国边远地区和一些文化比较闭塞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同时这种口传心授的简单旋律记载了珞巴族的文化和历史。 课件PPT播放 介绍珞巴族 《丹顶鹤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如果我们的同学都是作曲家的话,考虑一下,你会用怎样的旋律、节奏、速度来表现这个故事? 故事 简介 小组讨论:①旋律 ②节奏 ③速度 欣赏《丹顶鹤的故事》 师:这是一个爱的故事,她向我们描绘了美丽动人的一幕,也用音乐歌颂那些奉献者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带着感情跟唱作品。 4、 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两首表现爱绿、护绿的作品,流动的音符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一个清新美丽的家园,让我们共同来歌唱和珍惜身边的每一片绿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