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159708
1《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联读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459296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必修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20张
,
PPT
(
课件网
) 1.结合教材,探究1.结合教材,探究古代先哲处世态度。(重点)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儒道文化“有为与无为”在当今的现实意义。(难点) 3.领会儒道文化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古代先哲处世态度。(重点)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儒道文化“有为与无为”在当今的现实意。(难点) 3.领会儒道文化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达则“有为”,穷则“无为” ———第一单元第一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联读课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 1.结合教材,探究1.结合教材,探究古代先哲处世态度。(重点)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儒道文化“有为与无为”在当今的现实意义。(难点) 3.领会儒道文化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古代先哲处世态度。(重点)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儒道文化“有为与无为”在当今的现实意。(难点) 3.领会儒道文化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探究古代先哲处世态度。(重点)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儒道文化“有为与无为”在当今的现实意义。(难点) 3.领会儒道文化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一、课前情境创设 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 高一8班的同学们在传统文化经典的研习过程中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争论。有同学说,《庄子》有言:“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所以,在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有同学反驳,《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更具有时代意义,我们应该提倡“有为”,要有所作为。那么你应该如何劝说他们呢?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这些状态是天地的自然法则和道德的极致体现。圣人通过修养达到这种境界,能够心境平和,远离纷争,从而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愉悦。在这种状态下,他们能够不受忧患和邪气的侵扰,使自然天性得到充分的滋养。 这些品质不仅是天地自然法则的体现,也是帝王和圣人追求的理想状态。通过实践这些原则,帝王和圣人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与万物的和谐共处,从而治理国家和引导人民。这种无为而治的方式,能够让万物自然发展和繁荣,而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和强制。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志向、有担当的人(士人或君子),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因为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而且需要长期努力奋斗的道路也很遥远。 预习反馈 1.什么是“有为”与“无为”? 2.“无为”与“有为”只能对立吗? 3.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何去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课中任务:阅读经典,探究经典 04 活动一:结合《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庖丁解牛》,探究“有为”与“无为”思想 温故而知新 1.朗读《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回顾四弟子和孔子之志。 温故而知新 子路之志——— 冉有之志——— 公西华之志— 曾皙之志——— 孔子之志——— 强国(军事) 富民(经济) 教育(外交,文化) 和乐盛世(大同社会;民生) 吾与点也 合作交流 2.请同学们结合四弟子和孔子的志向,谈谈你对“有为”思想的理解。(小组讨论5分钟) 有为:有所作为,将个人之志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积极寻求能为世所用的机会。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更具有奉献精神的社会人。 温故而知新 3.全班齐读《庖丁解牛》第三段,回顾庖丁解牛逐步升级了几个阶段?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目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4-30)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2025-04-30)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3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4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北京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无答案)(2025-04-3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