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62812

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47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写作
  • cover
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能力和习惯; 2.通过经典赏析、习作交流等活动,养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表达品质和习惯。 教学难点:句段组织调顺 一 斟词酌句细推 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通”?“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反过来,“词”使用得乖谬,“篇章”组织得错乱,便是“不通”。从一般人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高深,所以是不论任何人都可能达到的,并且是必须达到的。--叶圣陶 学生活动设计: “啄木鸟”行动—学生习作自评自改、对评对改、群评群改 1.同学们,请准备一篇你的近期习作,自己读一读,把你感觉表达不准确、不顺畅的词语、句子勾画标注出来; 2.把你的习作读给同桌听,倾听、交流,提出对你感觉表达不准确、不顺畅的地方的修改意见; 3.班级交流,总结习作中词语和句子的常见语病。 生生、师生交流总结: 词———重复罗嗦;成语滥用;褒贬失当…… 句———歧义;搭配不当;句式杂糅(长句辨析);前后矛盾…… 4.红笔修改你的习作中表达不准确、不顺畅的地方。 二 析句明段理思路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们更明确的是“字顺”,强调用词的贴切,准确的表达,正如叶老所说,一篇文章还要看文章是否组织的调顺,这就是“文从”的含义。 学生活动设计: 1.梳理经典片段,品析句段间的自然衔接、逻辑关系。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明晰:句段的前后呼应 (3)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4)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明晰:一树———一穂———一朵,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关系 (5)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明晰:由形色到嗅觉,由抚今到追昔的自然转换 2.标注自己习作的自然段,找出一段段内句子顺序不合理的,调整修改;段落安排不合理的,调整修改,说明理由,班上交流。 三 前后对比感所获 1.修改后作文自己读一读,感受与修改前的区别; 2.2--3组班级交流 明确“文从”对句段的要求: 图片 “文从”对句段的要求 (1) 句子力求简洁 (2) 句式力求灵活 (3) 行文前后呼应 (4) 句段逻辑性强 (5) 过渡转换自然 四、散文欣赏: 大舅 刚回老家没两天,就接到表妹电话,说能不能抽空去接一下你大舅,他想上趟街。我说没问题叫他提前在门上等着吧!母亲对我说:“你大舅怕有大半年都没有上街了,他怎么走的脱哟!一个单帮子人手,在老屋里还喂了一条猪,隔脚吊手的,又不方便!这次下街总是有要紧的事情嘛!你明天早上起早点,……” 我大舅住在石硐山那边一个叫黄桶寺的地方。小时候,我去外婆家都是步行爬山翻岭,得走老半天。现在打了水泥路,方便多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